回顧過去一年的兩岸關係,與過去四年相同的地方在於中國對台政策依舊僵化,在民進黨持續全面執政的形勢下,兩岸官方互動仍是凍結狀態;2020年不同過往的是出現「COVID-19疫情」的變數,以及國際情勢的改變尤其是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當然中共這一年對台的軍事恫嚇相當頻繁,試圖形塑「灰色地帶」(Gray-zone Warfare)的戰術效應,讓台灣疲於奔命內耗戰力,同時讓軍機軍艦侵台的動作成為常態,試圖發酵國際與區域的「煮蛙效應」,讓威脅與危機意識淡化後,以讓台灣在不能與不願被注意後落入中國陰謀陷阱。
而即將到來的2021年,中國對台政策恐怕會更為軟土深掘,台灣仍需加以謹慎因應與理性應對;從中國過去一年所面臨的挑戰來看,國內經濟在「L型經濟」增長緩慢低速下滑的「新常態」之下,COVID-19疫情的衝擊加劇了經濟成長的速度,下探到2%-4%之間所出現的發展缺口,勢必引起內部社會財富分配的問題,尤其2021年是「中共建黨百年」的關鍵時刻,「全面脫貧」恐怕無法如實如質達成,貧富落差的問題將成為被屏蔽來撐起那偉大復興的假面,「國進民退」的路線能否改善中國經濟的體質,恐怕衍生的問題更為複雜。
國際上來自美國為首的科技封鎖與經貿報復,縱然美國總統已選出新主,就算不是「川規拜隨」,但至少國內反中意識高漲也有共識的前提下,美國政府持續對中國抱以質疑的態度是難以迴轉,那麼聯合價值同盟的美國戰隊將會持續對中國施壓。中國要各個擊破找出活路來發揮銳實力,但侵害人權的事實也是積重難返,主要國家將會不斷放大鏡檢視中國的一言一行,增添中國在國際社會議價的成本,尤以戰狼式的天朝外交態度早已惹得各國怒火中燒,市場換權力的套路看破手腳,許多民主國家也都不看好中國會進行體制改革。
這樣的形勢將會在2021年延續下去,此時面臨總書記任期將盡的習近平而言,力拼延任是心之所向且要在所不惜,那麼面臨國內外的壓力勢必要轉移排解,「兩岸關係」會是出口轉內銷的靶子。2021年台灣沒有重大的選舉事務,就算有直轄市議員的罷免投票,但這仍是藍營練兵的場域,難以吹起可以撼動政治情勢的風向,而且諸多藍營地方政治人物表現差強人意,完火自焚也是人人自危,那麼中共自然不會加碼介入。對習近平來說,持續擴大文攻台獨勢力與民進黨,大秀國防肌肉來武嚇台灣軍事能力,產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心理。
習近平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包括科技自主、促進消費、雙循環經濟模式等,朝中有人方能好辦事,因而在2022年之前習近平必須加快習家軍全面入駐黨政要職,日前陳小江、唐仁健及王文濤的人事安排,便是為了層層壓實「習意」的下達,一方面國家民族走向漢化、農村扶貧形勢及經濟商業發展等,習近平需要自己人走馬上任才放心,一把抓是必然的結果;另一方面,這都是政治算計的一環,壓縮內部反習力量的反撲也相當重要。由此來看,2021年習近平勢必親自主導對台政策,不讓兩岸關係成為連任之路的絆腳石。
因而,可以想像的是,2021年的對台政策在延續過去的基礎上,中共將會更大力批判民進黨政府親美反中的立場,並透過抓捕在中的台灣人來對台灣民眾殺雞儆猴,無論是依樣畫葫蘆羅織違反國家安全、聯合境外勢力或介入香港動亂等罪名,進行各種政治性的抓捕,一來對內訴諸懲台的必要性進行「愛國主義」的政治性動員,二來切割治港不力的責任轉移來自境外勢力反華的「民族主義」鬥爭,這些都有利於習近平的權力鞏固。當然,這還是需要台灣內部第五縱隊的配合內應,沒有選舉就要自導自演來炒熱氣氛,不但是作為2022年地方選舉的前哨,更可以藉此力表衷心祖國的政治正確。
台灣面對中國在2021年的政治議程,應當留意習近平在中共黨政的權力部署和政治發展形勢,以及掌握中國內部社會經濟的問題本質,依此研析可能對兩岸關係的影響;與此同時,國際形勢也是重要的環節,包括美國對中政策的變化、亞太區域的政經形勢及中國的對外佈局等,從中發掘台灣可以進退得宜的機會。最後,「內部的敵人」往往是最難克服的一關,這些中共代理人們利用民主自由的空間對匪宣傳、替中打台,這或許要有更成熟的民主深化方能將他們一一現形,台灣民眾也當自省唯有正面迎擊擴大主流輿論聲量,那麼這些邪門歪道及政客們才會知所進退,民主攸關著台灣未來的安全與穩定,而每一個台灣人都有責任維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2021年我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