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近2年高雄輕軌二階爭議路段,市長陳其邁今(10)日表示,市府針對噪音問題、41個優化路口動態模擬及優化方案等等調整後,即日復工,擬在於2023年全線通車。

高雄環狀輕軌全長22.1公里,第一階段C1籬仔內站至C14哈碼星站,長8.7公里已完工通車。二階工程美術館路、大順路約7.3公里路線則因受質疑,108年1月18日前市長韓國瑜在於議會表示「輕軌二階工程不宜貿然施工」,因此停擺。

停工近2年期間,捷運局曾舉辦44場公聽說明會聽取地方意見,市府提出9項優化調整方案及2項行政配套措施,再經近1個月相關噪音及交通動態科學模擬分析,結果皆為正向。因此,陳其邁今日上午宣布正式復工,美術、博愛路段擬在2022年11月完工,二階全線含大順路段,則預計於2023年開始通車。

陳其邁在臉書發文指出3個輕軌即刻復工的理由:(一)高雄捷運路網的成形,攸關產業轉型、城市的競爭力的提升,刻不容緩。(二)大眾運輸結合公共設施是市民的基本權利,學生也可以此通勤,便利又安全。(三)該爭議已經又拖過2年,經過各項的科學證據與民意調查,無論田野調查,電話訪問,輕軌延線逾7成居民均對輕軌抱持期待。

副市長林欽榮指出,輕軌二階美術、大順路於原路線進行了9項優化調整措施,分別如下:

(一)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之優化路型:加大轉彎半徑(R30加大為50),維持既有美術館路車道數,亦不影響交通。

(二)最窄路段單線雙向:美術館中華一路至裕誠路,共計143公尺,採單線雙向、維持雙向4車道。

(三)C24、R13站區轉乘總合因應策略:臨大順路及龍文街開發基地建築退縮增加車道空間,另規劃5分鐘內步行轉乘。

(四)輕軌路權瘦身:輕軌路幅原10.8m縮小至車站段9.6m、路線段9.0m。

(五)大順路雨豆樹就地保留原則及全面造街:206棵雨豆樹就地保留,整理沿線設施帶及排水,友善人行環境。

(六)龍德新路拓寬及東延:龍德新路寬度20公尺拓寬至26公尺,未來更將東向延伸至民族一路,全長1370公尺,成為大順一路替代道路,預估移轉大順路交通量28%,可提高該路段交通服務水準。

(七)島式月台改為側式月台:月台拆分為上、下行,寬度由4m縮為2.5m;多出空間回饋車道。

(八)沿線停車供給:沿線7.3公里共取消路邊停車格345格,市府協調學校釋出及檢討新增公、私有路外停車格共2,524格,沿線並有新增48格臨停卸貨彎,可補足民眾停車及卸貨需求。

(九)用交通環境Vissim模擬,作為交通號誌管控對策:沿線41處號誌路口模擬,17個路口轉向管制及號誌管控,輕軌上路後道路維持既有服務水準甚至更優。

捷運局表示,針對沿線民眾最關切的交通與噪音問題,市府委託專業顧問公司進行動態模擬分析,顯示路口模擬成果是正面的,輕軌上路後道路服務水準未變差,輕軌號誌、車輛產生的噪音也符合噪音管制標準。

輕軌優化措施調整後,除了場站位置、部分微調路段需辦理變更之外,其餘路段復工後即可立即施作。目前優化後的新方案也送交通部、環保署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