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南部縣市一開冷氣就跳電,還沒錢繳電費」惹怒南部縣市首長和絕大多數的下港人,敢於甘冒大不諱的發言者正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是道道地地的天龍國思維,還有那自恃聰明、高高在上的傲氣使然。或許這是他真實的性格,善於空戰,所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個性,信口開河也只是為了博取媒體聲量;但面對外界質疑時,卻又歸咎網軍抹黑「標題殺人」,不敢正面以對,說過的話不願承認,這就是柯文哲,我們的首都市長,正努力準備直接投入2024年的總統大選。

市政成績接近谷底 僅能火花式的政治作秀

近半年,台北市接連發生重大公安事故,從錢櫃大火、內湖公車撞人到養護中心大火,以及天下雜誌日前公布的「2020年縣市首長滿意度調查」結果,柯文哲的排名居全國末位,嗣後遠見雜誌評比台北市的公安消防競爭力也排名倒數第6,許多網友用「無心市政」來形容柯文哲當前的低谷窘境;或許,說柯文哲「無心市政」可能言之過甚,不過「分身乏術」確實是他的罩門,身兼「市長、黨主席、總統參選人」等多重身份下,不但沒有加分反而跌到谷底,凸顯統領能力的匱乏與無力。

柯文哲在市長滿意度調查結果中敬陪末座。 圖:六都春秋/提供

柯文哲擁有天下第一市的行政優勢與政治高度,回顧歷任台北市長得前人,就有三位當選過總統大位,以歷史經驗來看,台北市長的經歷與當選總統之間的關連性是顯著的,換言之,柯文哲理應具備「問鼎中原」的能耐;然而,柯文哲的政治資產來得快,自我掏空的速度也很快,在2018年連任後就不斷散發角逐2020的企圖,「政治算計」下的結盟手段被一覽無遺,一來政治素人假面被看穿,二來政治實力猶如空氣般不紮實。

柯文哲在2014年能橫掃台北市一舉拿下85萬多票,2018年雖然連任成功,但得票數卻快速縮減到58多萬票,得票率掉落至4成,究其原因,除了「韓流」的外溢效果拉近丁守中的差距之外,綠營的集結歸隊才是讓他陷入苦戰的關鍵所在。直言之,當時的柯文哲打著墨綠的色彩,不但無法擴大中間選民的支持,又難吸引綠營支持者的轉舵,當選票數低於陳水扁1998年連任失敗的票數,鬆散的組織作戰證明其很難獨當一面。

黨務為先佈建組織 仍難擺脫一人政黨的下場

當然,柯文哲在2019年8月成立台灣民眾黨就是為了彌補缺乏陸軍的不足,只是,在實際上路後,雖然獲得5席不分區立委,但是截至目前為止,黨內仍沒有區域立委當選的紀錄,今年高雄市長補選的低得票率,自此被貼上「4%黨」的標籤。擅於空戰的柯P模式已無法擴溢全黨適用,這讓柯文哲認知到沒有地方組織根本無力於區域選舉。因此,民眾黨打算以服務處形式來佈建地方組織運作,並預計在明年順利轉型為地方黨部。

依據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對於政黨的定義,一個政黨會成立「黨支部」的基層組織就是為了能展現具規律與嚴謹的政黨紀律,以及保有一致性的政治價值觀和意識型態;換句話說,一個全國性的政黨要兼具組織實力和政黨理念,這攸關著一個政黨的發展型態。然而,台灣檯面上的政黨大多不是以「俱樂部」的柔性模式來運作,如果沒有獲得一定的政治權力或席次,那麼政黨無法在政治競爭中成氣候,甚至可能走向有邊緣化、弱化的下場。

據此來看,民眾黨在沒有地方基層組織的建制下,又僅以「跳脫藍綠」的薄弱訴求,這不但自我設限在政黨顏色的光譜之中,更難以凸顯與其它政黨的明顯差異,如果進入「單一選區」的場域當中,勢必陷入「藍綠歸隊」的大黨競爭邏輯,這不利於發展全國性政黨的自我期待。正也是因為如此,民眾黨僅能以「拼裝車」的途徑,短期內拉攏藍綠人士加入,依此來壯大黨內的人才資本。只是柯文哲「免洗筷」的用人方式,讓這些原本抱持理想的人出現分崩離析,「一言堂」的模式更成了現代化政黨的反面鏡映,終至於淪為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罷了!

正確來說,民眾黨歸屬於「一人政黨」的類別,就算在立法院成立黨團,但在議題的操作或輿論的聲量仍舊附著在柯文哲身上,這剛好可以對上親民黨的前車之鑒,只是不同的是宋楚瑜在台灣省長的洗禮之下,擁有了全國性選戰的經驗與光環,而柯文哲「台北觀點」的能量無疑的很難與之匹敵,加上他天生與具的狂傲不羈之氣燄,更撕開了「南北不平衡」的階級歧見,這樣的為政心態不但會讓民眾黨超前泡沫,也苦了未來還有兩年的台北市民,那麼,他要選總統,就只好只是一個假議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