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馬祖,「海島」這個概念更鮮明地具象化。南竿、北竿騎車只要1個多小時就可以輕鬆環島,上上下下的崎嶇道路,無論朝哪個方向行駛,海總是在下一個轉角出現,打聲招呼後又躲到另一個彎道等待下一次相逢。旅途中聽聞一位深耕馬祖的旅行業者說,「馬祖的海是我看過最美的!」在戰地之中,躲在戰地遺跡往外眺望,於坑道內部看潮水退漲,不同地點望海各有趣味,皆是馬祖。
望海點1:大坵島∣梅花鹿與海為伴

炙熱的路面冒出陣陣熱氣,仍有梅花鹿不畏酷暑,大膽地走到觀光客聚集的地方覓食,悠然的態度宣示著牠們身為島嶼主人的地位。大坵島上的梅花鹿最初僅有6隻,當年政府本想將梅花鹿作為戰備糧食備用,不料從未用上。如今島上約有100多隻梅花鹿自在生活,梅花鹿站在山頂稜線上,湛藍的海洋成為襯托鹿兒的背景,獨特的景象為大坵島贏得「台灣奈良公園」稱呼。
望海點2:鐵堡∣最有氣魄的海景!「鐵血剽悍、海上堡壘」

仁愛村鐵板海上一塊岩礁獨立臨海,長長的棧道將其與陸地連接,岩石上的碉堡居高臨下,海面動靜盡收眼底,岩石上的紅色大字「鐵堡」即使在和平的現在,看起來仍可感受到當年殘留的肅殺之氣。走進狹長的哨站內部,士兵休息、盥洗的窄小廁所和床位映入眼簾,難以想像當年士兵駐守在此的艱辛。走出隧道望去,迷彩哨站順著岩石地勢蜿蜒,道路盡頭倏忽而止,峭壁垂直而下,鐵堡的海特別令人生敬。

望海點3:媽祖巨神像∣匍匐神像腳下升起的敬畏之心

「馬祖」地名由來和「媽祖」有密不可分的關連,雖然現在已經難以考證馬祖名字來由,但各種推論中皆和媽祖有關,極可能源自媽祖信仰,為「媽祖」諧音。媽祖的傳說、信仰具極為濃厚的海洋背景,對海島行政區的馬祖來說,意義尤為重大。媽祖巨神像在2009年10月落成,矗立於山頭制高點。比起其他地方,這裡的海可看得更遠、更遼闊,彷彿四鄉五島皆納入神明守護下。即使並非信徒,來到觀景平台,也不禁升起敬畏之心。

望海點4:芹壁∣擺盪於異國風和本土味之間

芹壁雖然被部落客賦予「台版小希臘」稱號,但走進村落中,會發現底蘊仍是不折不扣的馬祖味。「光復大陸」、「蔣總統萬歲」等標語散落在芹壁村的牆壁上,紀錄國民黨亟欲反攻對岸的那一段歲月。
芹壁最美的角度不是走在村中巷弄,而是站在附近的高處俯瞰整個村落。藍綠色的海水拍打褐色的細沙,米白色的古屋背對綠色山壁,跳出馬祖常見的海灣顏色,成為此地鮮明的一抹風景。
望海點5:壁山觀景台∣馬祖最高點看最廣的海

壁山雖然標高只有298公尺,卻是馬祖「第一高峰」。壁山山腰處設有一個觀景台,廣達180度的視野可將北竿機場、塘岐、后沃盡收眼底,還包括鄰近海上的無人島嶼。通往壁山觀景台的路可以艱辛,也可以很容易;沿著道路開車、騎車,觀景台便赫然出現在路旁,保持著優雅貴婦的姿態下車即可;也可以從芹壁或塘岐村的兩條步道拾級而上,爬上400或500階梯,半小時內就能到達。
藍眼淚生態館∣微生物角度看海洋

馬祖藍眼淚觀賞期為每年4到9月,其他月份雖然難以見到野生藍眼淚,卻可到「藍眼淚生態館」
生態館最精彩的地方,非藍眼淚互動莫屬。遊客進到黑暗房間中,手拿滴管,在導覽員的指令下戳、吹、搖動水面,便可近距離看到藍眼淚在水面上發出的點點星光。雖然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觀海,卻是從微觀角度認識海洋的另一面向。

不會騎車、開車也能遊離島!台灣好行@馬祖

馬祖地形崎嶇,上下坡度差異極大,對沒有交通工具的人來說,馬祖並不是親切的旅遊選擇。不過,「台灣好行」在馬祖開發了4條行程,對沒有交通工具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
台灣好行@馬祖路線分為南竿線、北竿線、莒光線和東引線,依照區域規劃,可參加全日行或半日行。以南竿線全日遊為例,票價300元就可購買整日行程,路線包括馬祖巨神像、馬祖酒廠 八八坑道、鐵堡、雲台山等等必遊景點。如同遊覽車的型式,每車配有一位導覽員,在車子停留各景點時全程解說,時間到便返回原車,前往下一個點,適合沒有交通工具,或想深入瞭解馬祖背後故事的遊客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