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日前表示,若中共解放軍攻台將導致「首戰即終戰」,在美軍不援助的情況下,台灣很快就會被拿下。對此,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今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前總統馬英九即使曾主導國防政策長達八年,卻仍對國防缺乏信心,這種心態令社會擔心。他強調,中共的威脅愈大,我們的意志必須愈堅定,而不是愈閃躲。

吳怡農提到,近期有部分國人對於台灣自保能力,持悲觀的態度,並公開主張求和的路線。他們認為,面對來自對岸的威脅,台灣根本沒有機會抵抗。他表示,因過去的政府認為,台灣人民沒有能力守護家園,所以「讓戰爭不發生」的最好方式,是討好北京。

但吳怡農直言,失敗主義並不會換得和平。在這種思維下,不但沒有改善國防體系的問題,反而裁軍又力推募兵制,把兩千多萬人的命運寄託在一支越來越小的軍隊上,最後更將核心任務過度轉向救災,把台灣推向一個更不利的國防處境。

吳怡農坦言,中共解放軍與我們國軍之間的兵力失衡,是不爭的事實。越來越頻繁的武力威嚇,也顯示北京從未放棄武力統一。這些威脅都不是過去四年突然發生的,民主化之後的二十多年來,無論台灣由哪個政黨執政,對岸的軍事升級從未停止。

但是,中共的威脅愈大,我們的準備必須愈充分、而不是愈屈服。吳怡農舉例,就像 AIT 解密的電報指出,倘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更為敵對的態度,則美國將增加對台軍售。

吳怡農以來台訪問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為例,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說,英國和法國為了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同意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結果如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言,「在戰爭與屈辱之間,他們選擇了屈辱,但屈辱後還是要面臨戰爭」。

吳怡農認為,國防不只是國軍十幾萬人的事,當敵人意識到我們整個社會都做好準備、不會屈服,才有可能改變他們動武的決心。而國防部正在研擬後備和教召制度的改革,任務與訓練內容、小隊的編制、武器裝備與彈藥的儲備等,這些環環相扣的問題,都須一併調整。

吳怡農說,必須將「全民國防」落實到各個社區,讓每一個人都有防禦的能力,且被賦予防禦的任務和角色。他表示,部分政治人物的聲音代表的是過時的想法。我們選擇成為那個積極主動的人,有絕對的意願和決心守護自己的家園,為自己、為身邊的人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