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8月30日率團抵達台灣進行訪問行程,此團不但成員眾多且涵蓋產官學各界人士,更與台灣國會、行政、立法、學研機構及民間企業等進行交流與互動,是近年來我國接觸層面最廣最深入的外國訪問團,同時也代表著台灣對外關係的重大突破,甚至後續所衍生的國際效應與深層的國際戰略意義更是不言而喻。

台捷之間擁有類似的民主發展歷程,也都曾歷經民主改革的過程,兩國對自由與民主價值有共同的信念;此外,捷克的政治制度是半總統制,與台灣偏向權力總統集中的半總體制有相近的特質,換言之,兩國這次也進行了國會外交,更深化了民主同溫的意義,同時捷克參議院力抗國內傾中主流的壓力堅持訪台,此更彰顯民主與威權之間的天壤之別。

中國自2013年開始,展開新的外交戰略部署,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積極投入基礎建設與資金借貸給全球各國,進而拉攏與歐洲國家的政經關係,例如希臘與西班牙的港口建設便是中國對外關係的慣用手法;不僅如此,中國也利用民主國家的制度安排,積極與歐洲國家的國會議員建立關係,甚至有系統性、組織性的經濟扶持歐洲各國國會的傾中勢力。

當然,民主國家雖然在制度上出現被中國滲透的破口,但民主的意義不只是制度的安排,社會內部對於民主自主的價值信仰才是關鍵力量所在,換言之,民主自由多元的社會文化才是堅守國家主權獨立的根本所在。歐洲國家同部分中亞、南亞國家一樣,社會大眾對於中國無所不在的政經勢力感到不安,甚至集結了一股「反中」的政治力量,這是威權中國將面對的難題。

除此之外,美國對於中國崛起的認知也在這兩年有了大幅度轉變,這在近期川普擴大中國制裁的動作便可曉暢無需贅述,上個月中旬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積極巡迴訪歐便是對於美歐聯手反中的佈局動作;有趣的是,近期中國外交部長兼國務委員王毅、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接連前往歐洲進行外交訪問,便可看出美中兩國對歐洲的重視與爭奪。

然而,對於中國而言,除了力推經濟統戰似乎也難有新的外交工具,畢竟威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就存在先天上的價值差異,縱然中國常年推動「中國式的國會外交」,但是全國人民大會一直是中共緊控下的橡皮圖章,根本不是所謂的民意機構,更與歐洲民主議會千差萬別,要透過經濟影響力去滲透各種社會階層恐怕也是緣木求魚,這從捷克年輕族群的反中意念已表露無遺。

事實上,國際社會要形成夥伴或聯盟的國家關係,也不是經濟收買便可以輕易搭建的,直白的說,沒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或政治信仰,經濟統戰的效益很難擴溢,尤其在主權獨立的堅持之下,統戰背後的政治利益相會引起民族國家的反彈與反噬,這個也影響著需要民意支持的政治人物們,畢竟這攸關著他們的政治生命,而這更是中共無法理解或不願面對的民主意義。

最後,對中國而言,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台已既成事實,頂多也只能崩潰嗆聲,但最讓中國擔憂的是,這對歐洲民主國家會帶來什麼效應?例如其它歐洲國家議會也群起仿效、相繼來台交流,或是透過國會外交來進行多層次的台歐互動,畢竟外部大環境對中國的不利:美國在歐洲的國際政治權力佈局,以及中共政治意識中現實所不能及的:台歐之間流有民主信仰的共同價值,是中國難以跨越的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