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美豬進口,不只是為了回應美國的要求,也是為了因應台灣自己的民生需要,以及確保國家的經濟安全。

台灣是否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和牛肉進口,一直是台美經貿關係的重大歧異,也是台灣國內重大而敏感的政治議題。蔡總統在28日親自召開記者會,宣布依科學數據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勢必會引發在野黨反唇相譏,質疑民進黨政府昨非今是。確實民進黨過去在野時是反對美豬進口的,但是物換星移,現在國內國外的情勢都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台灣也必要與時俱進,應對當下的政經形勢。

這些情勢的變化,當然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台灣成功從口蹄疫疫區除名,台灣豬農的體質早已今非昔比,不但更能抵禦外來的挑戰,甚至有能力開疆拓土,開發海外市場。今年七月,台灣已經有一批活體豬外銷香港的前例,台灣的豬肉用藥少,瘦肉比高,而且肉質好沒有肉腥味,未來一旦打開外銷市場,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台灣豬肉外銷業績的成長,一定會反過來壓縮內需市場的供給,造成國內豬肉供貨短缺,價格飛揚,甚至連動拉升其他民生物價的上漲,造成實質所得下降,衝擊民眾的生活品質與國家的經濟安全。

豬肉是國人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可是由於台灣地狹人稠,豬隻養殖的產能有其侷限,目前台灣豬肉幾乎完全內銷的情況下,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約8萬噸的冷凍豬肉,來因應加工產業的需求。所以,一旦台灣的豬肉可以出口,卻沒有其他替代的供給來源,肉價水漲船高是不難預期的事情。

此外,台灣內部的經濟預測,也必須要把國際大環境因素納入考慮,特別是天災人禍不斷的中國。由於疫情的影響,今年很多國家的農業都減產了,所以台灣目前仰賴進口的一些農產品,例如牛肉、大蒜等等,都已經出現貨缺價揚的現象。未來疫情趨緩之後,各國經濟活動與貿易會逐步恢復正常,對民生物資的需求也可能在短期內暴增,但農產品的生產需要時間,很難立刻跟上市場的需求,特別是中國。

中國人跟台灣人一樣,都是以豬肉為最主要的肉食來源,所以中國不但是全世界最大的豬隻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而且還是全球最大的豬肉進口國。但是大家都知道,中國從去年開始,先是非洲豬瘟,接著又有武漢肺炎與歷史洪災,未來的糧荒壓力會很大,一定會向全世界搶糧食,對全球糧食供給造成壓力,豬肉更不會例外。

最後,從台美貿易角力的角度來看,如果說我們遲早無法抵擋美豬叩關的壓力,那麼現在肯定是比過去更好的時間點。一則因為台灣豬農現在體質更健全,不怕美豬挑戰;再則台美關係現在史上最佳,正是美國朝野重新思考台美關係的起始點。如果過去幾年開放美豬,美國人也未必就真的把它當成一件多可貴的事,而去認真處理台美自由貿易的問題。但是此刻,當台灣將台美關係中最大的歧見與障礙排除之後,能讓行政部門與國會裡面想要幫助我們的美國友人,能夠更有力量、更理直氣壯地在這個歷史關鍵時刻,推動台美貿易的自由化,與外交關係的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