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使用電子菸的民眾愈來愈多,到底電子菸是「菸品」還是「類菸品」?一直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判斷修改《菸害防制法》的問題之一。事實上,回顧電子菸的發明初衷其實是為了癮君子戒菸,透過電子煙的使用來轉換對傳統煙草的依賴,最終達到戒斷吸菸者菸癮,同時又能減少一氧化碳對人們及空氣的二手菸傷害,某個程度上來說,電子菸的出現對打造無煙世代的理想有正面的關聯性。
當然,就電子菸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會產生社會的疑慮和關注有三個主要因素。首先,傳統菸草的使用者是否因此轉向吸食電子菸?從菸品市場的銷售情形來看,傳統菸品的銷耗量雖從2009年的17億包下降至2018年的14億包,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菸價上漲使得民眾戒菸和抽菸量減少;反觀,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在2018年的調查顯示,成人電子煙吸食率約0.6%%及未成年的吸食率最高為3.4%,雖然實際使用者比率可能高於調查數字,但是似乎看不出電子菸與傳統菸品之間的取代關係。
其次,吸食電子菸的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由電子煙相比於傳統香菸,在香氣和口感上越來越追求標新立異的設計與研發,「加特菸」與「加味菸」逐漸在許多電子菸品牌中崛起;換句話說,電子煙已淡化戒菸的包裝,反而因味香氣不會造成周邊環境有惡臭感,同時以建立消費者對於品牌形象的認同,進而降低消費者對於「菸」的接受門檻,尤其是年輕消費層的接受度。據前述的調查顯示,未成年吸食電子菸的人數增加逾五成,推估有5.7萬人使用,流行、味道好、認為對健康的危害低等是吸食的主要理由。
第三,電子菸對人類健康是否帶來影響?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調查報告指出,有1,299件肺病例與電子煙有關,且有造成死亡的案例出現;但是,英國政府的報告內容卻與美國相反,認為沒有證據顯示電子菸對重大疾病有直接關係,甚至提出電子煙對健康危害遠不如吸傳統菸品的說法。顯然,國際社會對於電子菸影響健康的看法至今仍無一致的定論,而關鍵點在於菸品中的尼古丁成份及有無,也就是說,英國政府認為電子菸採微量的尼古丁市有助於吸菸者戒菸,而多數的電子菸仍無法證明是否含有尼古丁。
對台灣而言,《菸害防制法》的制定宗旨在於提升國人對於防制菸害的認知,透過罰緩的手段來促使民眾減少抽菸或戒菸,進而保護非吸菸者免於菸害的權益,以及促進國民的健康福利與友善環境。然而,該法已與時代潮流有所脫解,面臨新興菸品商業行為推陳出新的速度,以及民眾的消費習慣改變,該如何在「健康維護」與「民眾權益」之間取得平衡,恐怕需要詳盡相關研析,包括電子菸、加味菸及加特菸等的成份調查,以及在法規上給予合法化的適度安排,一昧的禁止恐怕難以改變市場供需的態勢,反而讓民眾落入消費價格攀升及權益保障的風險之中,將健康危害低的新興菸品納入菸品類是可以加以考量的政策擬定方向。
文:吳瑟致/大學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