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高溫炎熱,台北市更飆出38.9度的極端高溫,長期曝曬在大太陽下,可能因為酷熱而中暑,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截至目前共計有402人因熱傷害熱就診,國健署表示,身體熱能產生過多或散熱不足,就可能會造成熱傷害的產生。
激烈運動、陽光直射導致熱能過多!小心發生熱傷害
國健署表示,身體熱能過多的原因,包括人體產熱過多,像是身體因為激烈運動、特殊生理疾病 (例如甲狀腺亢進等)、或服用增加代謝的藥物 (例如安非他命、古柯鹼等) 而導致身體製造過多的熱能。
另一種原因則是,因身體吸收了過多外在環境給予的熱能,常見於陽光直射處或高溫密閉的環境中,尤其在小孩、老人或是行動不便者特別要保持警覺,因為這些人可能因為無法自行脫離高熱環境,讓身體不斷吸收熱能而導致熱傷害的發生。
中暑恐致死!5種熱傷害症狀
一、熱痙攣:大量出汗流失水分、電解質!小心引起肌肉抽縮疼痛
國健署表示,熱痙攣是在劇烈運動下大量出汗,因為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導致血中鈉、鉀離子濃度降低,而引起肌肉抽縮疼痛。發生部位以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和劇烈運動的肌肉群為多,由於連續發作的可能性極高,最好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從事太過激烈的運動,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
二、熱暈厥:在熱環境站久導致意識喪失!補充水分、降溫即可
國健署表示,熱暈厥是在熱環境久站後發生短暫意識喪失的情形,一般只需讓病患移到陰涼處平躺即可,是屬於比較輕微的熱傷害,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降溫和補充水分、鹽分。
三、熱水腫:熱環境久站、久坐導致肢體末端水腫
在熱環境中長時間久站或久坐後,發生肢體末端水腫,數周後會自然消失,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或是可考慮腳部抬高或穿彈性襪的方式加速改善。
四、熱衰竭:水分、鹽分過度排出!恐會頭暈、噁心嘔吐
國健署表示,在高溫環境中因大量排汗造成水分和鹽分過度排出,症狀可能有頭暈、噁心嘔吐、頭痛、姿勢性低血壓、暈倒、視力模糊等,治療需儘速將患者移至陰涼處、給予降溫、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儘速送醫。
五、中暑:死亡率最高!體溫高於40度以上合併意識改變
熱傷害中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患者常出現會高於攝氏40度以上的高溫合併意識改變,也可能出現其他類似熱衰竭的症狀,現場處理仍應儘速移至陰涼處並給予降溫,然後儘速送醫。
別小看熱傷害!體溫升高、心跳加速要設法快速降溫
國健署提醒,台灣地處亞熱帶,應該隨時提防熱急症,避免在日光直射處或高溫密閉空間內久待,進行運動時,要注意補充足夠水分及電解質,穿著寬鬆通風且淺色的衣物。
國健署提醒民眾,若遇到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時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須設法快速降溫,如用水擦拭身體或是飲用電解質飲料等。平日需要適時補充水分,做好防曬措施,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
中暑恐致死!常見5種熱傷害症狀 圖:新頭殼/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