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前,民進黨推出「民進黨新團隊,30天全紀錄」影片,在社群媒體上播放,內容呈現總統蔡英文在5月20日回任黨主席後,民進黨以全新團隊的姿態,接下新的任務、創造新的改變。

總統兼任黨主席,這個憲政體制問題難解,確實兼不兼都很為難。在提升施政效能與遵守權力分立原則之間,一般政治人物都會選擇前者。目前民進黨支持度維持高檔,但在野黨在監督、制衡使不上力情況下,執政黨內的反省力量更顯重要。

在漂亮的宣傳背後,817萬張選票寄託817萬位人民的期待,人們相信,民進黨能為台灣打造一個共好、進步的國家未來。政黨執政要長久有很多方法,這次監察院提名人選正式出爐之前,已先上演一齣台東縣前縣長黃健庭的提名政治劇,雖然府方緊急喊卡,緩和各界氣氛,仍讓不少人感覺不妙。

然而,孫中山所獨見而創獲的哲學主張是「知難行易」學說,而不是五權憲法。在在印證府方說詞「以超越黨派為思考,並且能夠涵蓋多元領域、兼容多元意見、化解社會對立為考量。」這種「知難行易」的實踐,需要更多政治智慧。

諷刺的是,這次監委提名卻帶來意外的收穫,在野黨反對,甚至想提案廢考監兩院。世界上一堆三權分立的國家,考監兩院的公務員也不是執政黨能隨便動的,但如果是朝野共識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一個提名意外得到這麼好的政治效果,廢考監兩院與18歲公民權已是修憲的朝野共識,就著手進行吧。

問題是,執政黨不是每次都有這麼好的運氣。選民支持是希望蔡總統好好改革,給你超多票是希望你沒有包袱展現魄力改革。結果要多元組合超越黨派,黨派不同、聲音不同,能做什麼改革可想而知,最後改革不成,變成大家都有責任。

民意很簡單,人民要的改革是除弊興利,哪一黨做得到就投給哪一黨,做不到就下台的政黨輪替。不是讓你選上來假大方,超越黨派坐分官位,民進黨難道看不懂人民要教訓政黨,罷免政治人物的意思嗎?

除了監院人選紛爭外,黨內事務也複雜。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候選人薛伶、王孝維互控賄選糾紛暫停,尚未解套。基隆市黨部評議委員選舉也意外激烈,例如基隆市議員鄭文婷還發出「公職」與「黨職」難兩全的公開信,這些都屬於民進黨的茶壺內風暴。

關鍵在於,這些外人看是礙於山頭勢力處於無可奈何狀態,只要照此種派系內鬥手段走完,那基本上民進黨也快速邁入和過往的國民黨一樣,會被己身擁有的權利反弒,最後遠離廣大民心,這才是蔡英文當在連任後,除了國家外,更該對所屬政黨,留下改革政績的用心處。

七月全代會的派系合縱連橫,選情也意外緊繃。這些黨職的參選爆炸,卻未必悲觀,各派系把黨代表票數攤開在桌上就可知道實力。若都非得要到全代會對決,恐怕又是黑函滿天飛,好不容易贏得大選的局面,恐將在黨內惡鬥之下,重創聲望。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黨職改選是2022選舉提名的前哨戰,也是蔡英文總統重掌黨機器後的地方勢力大洗牌。縱使台灣的疫情趨於平緩,經濟復甦卻是難題,人民希望派系能停下對權力的競逐,思考民進黨對人民的承諾與責任,找回政治最動人的那份使命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前在政壇、民進黨黨內發生的一堆事情,結論都是說蔡英文管不到這些人跟事。這次卻不同,總統承認拍版也負責。蔡英文回鍋兼任黨主席,如何避免多頭馬車,或是會變成無頭馬車的情況?更值得關注。
眾所周知,這個年頭是進步了,總統不再可以對許多社會的質疑「已讀不回」,未來四年執政道路上可能滿是荊棘陷阱,如何挽回政治的平衡點,真的就不容易。蔡英文總統真得留意,一但這些禍起蕭牆事沒處理好和堅守住,那可能會落得民主國家總統連任,幾乎多是灰頭土臉又提早跛腳危機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