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在520就職典禮中宣布,「國民法官」是未來四年司法改革必推行的項目,但要採取陪審、參審制,或是兩制併行爭議不斷,台灣陪審團今天(1日)邀請曾在美國擔任陪審員的台灣人現身說法,向司法院呼籲,台灣人民是擁有擔任陪審員素質,不要固步自封。
台灣陪審團協會創會理事長鄭文龍、時代立委陳椒華、台灣民眾黨立委蔡璧如今天在立法院召開台灣陪審員見證記者會,邀請見證陪審員郭重國、曾山侯、中華國家法治改造促進會理事長李禮仲、2016年陪審制模擬法庭陪審員蔡麗玲、2019年陪審制模擬法庭陪審員張再平分享經驗。
對於司法院擬推參審制,鄭文龍質疑,為何台灣人在美國能擔任陪審團,回台灣卻成為沒能力、沒資格當陪審員,「這是什麼邏輯、道理?」他認為,台灣國民有能力、資格做好審判,只是這些官員不懂而已,不該呼嚨大家,同時,他也喊話說, 若推行參審制,可能會造成國安問題,也代表台灣無能,為凸顯與中國不同,應採行比較民主的陪審制。
郭重國有3次參與、一次被選上陪審經驗,並以自身例子分享,他說,該案是在亞特蘭大白人告黑人的種族歧視案件,12名陪審員教育程度、背景不一,案子必須要12人同意才會成功,所有人要完全同意一件事非常難,因此該案討論半天後仍找不到結論。他呼籲,美國施行陪審制長達200多年,當時美國人哪有什麼水準,台灣應也能施行陪審制,由陪審共同決定會比較好。
蔡璧如則以醫生、法官作對比,她說,9成8病人信任醫生,倒過來8、9成民眾卻不相信法官,司改喊了多年,民眾還是不信任司法,未來不論採陪審制或是參審制,甚至是併行制,應思考哪個制度對台灣比較有利、重拾大家對司法信心,希望蔡政府聽取民眾聲音,不要閉門造車。
她也說,民進黨提參審制,就是多了橡皮圖章,要國人幫忙背書,台灣應審慎思考是否採行參審制,而英美陪審制有套複雜機制,台灣人是否又具備這樣素質?這些都要納入思考,她建議用6年或更長時間讓參審陪審雙軌並行,在過程中檢討哪種制度對台灣比較有利。
陳椒華表示,參審制可能遇到恐龍法官問題,而陪審制優點多,能提升民眾司法素養,希望執政黨能改變想法,若不行至少也該採陪審與參審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