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台灣也受影響,行政院規劃發放振興券刺激消費,需要花費1000元換3000元的消費券,引來部分民眾批評。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昨日開始,在臉書貼出一連續文章表示:「有意見的朋友,可以不要領。」

王浩宇昨(26日)在臉書上發文,質疑民眾反彈政府為何不直接發現金,他表示:「還在那邊發現金?」,指出2009年馬英九政府舉債858億發放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但台灣人超愛存錢、用來買必需品減少花費,最後替代消費竟然高達70%,僅增加0.28的經濟成長率。

王浩宇接著說,事後檢討才發現,台灣人超愛存錢,消費券本來應該在市場上增加消費流動、活絡經濟,最後卻轉一圈變成銀行存款,政府賠了夫人又折兵、經濟反而陷入困境。再來一次,台灣當然不該重蹈覆轍。指出振興券能讓民眾拿出1000塊出來消費。

王浩宇也嗆民眾 :「有意見的朋友,可以不要領。」不過我相信你們罵完還是會去領的,畢竟1000元換3000元的吸引力,我想不會有人不要。今(27日)他繼續針對振興券議題發文,進一步解釋政府以「1000換3000」的原因。

王浩宇指出,說起來跟振興這兩個字有關係,振興要救的是經濟數字,那就得增加乘數效應。你跟政府買來的三千塊是要讓你都花掉的,而且你自己也花了一千塊跟政府買真振興券(錢)。對個人是兩千塊,對總體經濟卻是一個人頭四千的貢獻。至於有沒有效不好說,不過,的確是個蠻不錯的嘗試。

王浩宇進一步解釋,兩者相加一個人總共能有四千塊的效益(贏過直接發3600元消費券的馬英九),而非兩千塊(政府還能從民間收一波貨幣回來支付振興券的成本,也就是減少納稅人負擔)。政策多半是配套的要從系統論而非個人感覺去檢視。有些人根本連檢視政策工具要用什麼檢核工具來做都不知道,只會憑個人直覺,相當民粹,且犯了合成謬誤。

之後王浩宇再發一篇文舉例,百貨週年慶滿5000送500,為什麼不直接折500、或是免費送500?因為你為了花掉500,會再去買別的東西,很容易不小心就花超過500,接著又會想湊到5000拿更多個500,進而刺激消費。表示振興券的概念就是如此,只是消費只有一次。

王浩宇說,很多人不解,政府為何不直接發兩千而是要我們花一千買三千回來用。 說起來跟振興這兩個字有關係,振興要救的是經濟數字,那就得增加乘數效應。 簡單說能讓錢在市場上多流通一次,效果越好。 但是,直接發錢不缺錢的會存起來,所以政府打算以政策誘導...

王浩宇在臉書上表示,2009年馬英九政府發放消費券效果普普,因此需要檢討。   圖:翻攝自王浩宇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