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今(4)日公佈陳文成調查報告指出,從陳文成屍體及現場跡證顯示,陳文成死於他殺的可能性高於自殺或意外。且現有之證據都無法證明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輔以案發後警總種種掩蓋真相的舉措。促轉會認定警總對於陳文成之死涉有嫌疑。
民國70年7月2 日上午8時30分,旅美學人陳文成遭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以約談之名,自羅斯福路住處帶走。隔天上午7時30分被發現陳屍在台大研究圖書館後方左側草坪。因陳文成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助理教授,在被警總帶走後,直至警方通知前往殯儀館認屍前,家屬都未能獲得音訊,令此案受到社會高度質疑。
促轉會除檢視過往歷次調查報告外,同時徹底清查散落在各機關檔案,並在國家安全局發現從未對外揭露的陳文成檔案,初期因該局以檔案為國家機密永久保密拒絕促轉會調用,幾經協調,促轉會得以閱覽經遮蔽情報來源或管道後之複製品。後因立法院通過政治檔案條例,國安局於108年11月8日完成檔案解密,所以在啟動調查近一年半之後,促轉會方得以閱覽完整檔案內容,並從中發先諸多過去未曾公開的重要檔案,從這些首度出土的檔案內容,不僅證實情治單位對陳文成本人及家屬確有嚴密監控,對於案發後情治單位介入偵辦、引導輿論風向、阻撓家屬追求真相對外發聲等行為也有紀錄,對於理解本案案情有極大助益。
促轉會也訪談陳文成親友,乃至警總人員等15位相關當事人,以核實檔案內容,並補足闕漏之處。另一方面促轉會也委請法醫及力學專家,分別就死亡原因及既有的官方調查報告之處提供專家意見,以釐清歷次調查估尚有未足或猶有疑義之處。
這次促轉會調查共有四大新發現:
一、新出土檔案發現,陳文成及親友於案發前後,遭到嚴密監控:對於陳文成的監控起點,68年9月截獲施明德與陳文成通話後,此後陳與家人的聯繫成為監控目標。而陳文成攜帶妻小於70年5月返台後,更加嚴密的監控。
國安局檔案也顯示,警總對陳文成在美國的動態之掌握,部分可能來自當地線報。
陳文成返台後,因已屆預定返美日期卻未獲出境許可,急切往返境管局打聽出境證辦理進度的情況下,警總做出「陳文成急於出境,無法培養偵查而至拖延」的判斷,決定收網,並以陳文成參與「台獨叛亂活動」為由,於70年6月30日假藉境管局人員名義進行約談,隨因該次約談成果不如預期,且認定陳文成所述「無法澄清其可疑」,隨即於7月2日進行第二次進行第二次約談。
第二次約談是利用陳文成急於出境的壓力,以准許出境作為條件,爭取陳文成合作,坦白交代其在美國活動情形及人際關係網絡,以深入查明反對運動之內部結構。基於前述目的,警總欺騙陳文成,使其於7月2日清晨在家等候境管處單位,已方便警總上門「突襲」,在其無預期的情況下將他帶走。
二、調查發現認為,無法證明陳文成有脫離警總的時力支配。從7月2日他接受約談起,所謂送返住處、夜訪鄧宅、現身台大,證詞彼此矛盾,難以支撐這個版本的陳文成行蹤。
而歷次重啟調查都沒有詳查,多重複接受這樣的敘事架構。
三、台大非第一現場,死因為他殺的可能性高。促轉會藉由兩位法醫李俊億與蔡武廷等,發現陳文成的傷痕不僅與陳屍位置之現場環境不符,且其受傷後有被移動,也就是陳屍處並非第一現場。
加上陳文成屍體被發現時,襯衫露於長褲外,皮帶繫在襯衫外肚臍上方,且雙腳都沒穿著襪子等情形,促轉會認為,陳文成死於他殺可能性高。
民國71年7月1日汪敬煦呈蔣經國,「根據人體模型落體實驗,以意外自行跌落之可能性最大,但亦不排除相識者於談話中有意或無意發生碰撞而導致重心外移跌落之可能,故原推斷存有自殺之可能性,應予排除。」蔣經國面諭「應繼續加強偵查辦理」。
促轉會認為,情治單位已排除自殺之可能性。
促轉會也發現,情治機關隱匿落體實驗的結論。73年5月落體實驗結論,「意外死亡之可能性最大....不排除他人過失輕微碰撞致失去平衡、滑動而跌落之情形。」
國安局內簽,「刑事局認知無確無兇手,則本案之突破有賴目擊證人指證,但本案政治性大於法律性,縱有目擊者出現,亦可能被誣衊為『事後安排』,建議對本實驗報告暫勿公佈,留存備用,以免再引起不良反應。」
促轉會調查結論認為,警總對於陳文成之死亡涉有嫌疑。屍體及現場跡證顯示,陳文成死於他殺的可能性高於自殺或意外。且現有之證據都無法證明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輔以案發後警總種種掩蓋真相的舉措,致以促轉會認定警總對於陳文成之死涉有嫌疑。但促轉會無法確定到底是不是警總所為,或警總內部誰做的。
明園專案發現陳文成應非自殺。 圖:陳文成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