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確診人數也不斷飆升!為防堵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將全面境管,非本籍人禁止入境,指揮官陳時中也不斷呼籲民眾,「別再出國了!」,醫師也提醒民眾,「武漢肺炎」和「流感」不一樣,是會留下嚴重後遺症的!
武漢肺炎攻擊下呼吸道!恐留存二種後遺症
急診醫師王士豪表示,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主要攻擊下呼吸道的細支氣管及肺泡,除非是體質超強,完全無症狀,否則,只要出現下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等症狀,即使痊癒,仍有可能會留存程度不一的後遺症,像是肺部纖維化及重症藥物引起的副作用,恐會造成永久傷害。
ㄧ、肺部纖維化輕則容易喘、重則缺氧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解釋,「肺部纖維化」就是病毒共同感染進入肺泡造成肺部實質影響,一但病毒感染持久,可能會影響到肺泡壁的軟硬度。
若肺泡並變得非常硬,就會像菜瓜布沒辦法讓肺部順暢的呼吸,輕則會容易喘,嚴重可能走路會喘、甚至缺氧,病患也可能因為睡眠時,發生低氧氣、高二氧化碳的狀況,而造成心血管風險。
台大醫院兒科醫師吳其穎表示,以成人而言,肺部纖維化是不可逆的過程,不會隔一段時間即恢復,屬於「永久疾病、無法復原、是永久後遺症」,而唯一可治療的方法就是肺臟移植,但「器官移植」可能產生排斥的副作用,就算成功恐得服用一輩子的抗排斥藥,所以肺部纖維化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不過,以現有資料顯示,造成纖維化的比例並不高,僅有3~5%的確診患者會產生肺部纖維化。
二、病毒量高!恐引起藥物副作用:肌肉量減少、骨骼肌耐受力受影響
周百謙表示,病毒量低症狀輕,不太會有全身性的反應,若武漢肺炎的症狀只侷限在上呼吸道則不容易有後遺症,大部分病患能夠全身而退,也不至於造成終生性的後遺症,但一旦有肺部浸潤就要特別注意了。
周百謙表示,疾管署有提到案54有明顯肺部浸潤的狀況,因為肺部一旦浸潤,代表病毒量比預期中來的高,它在肺部的停留時間很長,可能會有除肺部纖維化及某些程度影響。
周百謙指出,高病毒量的病患需要大劑量的氧氣、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等,除疾病本身的影響外,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也包含肌肉力量減少、心臟部分,且躺床時間延長,骨骼肌耐受力等受影響,進而出現後遺症。
周百謙提醒,除了勤洗手、戴口罩、觀察身體狀況,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者、吸煙者、以及容易胸痛、胸悶的民眾,都是警訊,一旦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很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的侵犯比例增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提醒民眾,「別再出國了!」,指揮中心已將東歐、中東、中亞、北非共42國1個地區,全部提升至第三級警示,非必要避免前往,目前已累積超過70個國家第三級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