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相當頻繁,目前台灣本島或是近海發生規模4.5以上淺層地震時,平均可於15秒後發布地震預警資訊,中央氣象局今(16)日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時指出,未來可望縮短為10秒,新系統將於4月6日上線。

氣象局長葉天降表示,目前台灣島內或近岸地區發生規模4.5以上地震時,目前平均地震發生後15秒(外海地震約25秒),快速完成初步震央資訊,包括地震時間、位置、震源深度與規模大小。

根據氣象局資料,所謂預警秒數,指的電信業者接收到氣象局訊息的秒數,民眾接到手機的簡訊還要3秒,現行系統對外提供地震資訊約須15秒,民眾接收到訊息的時間為18秒。新系統上線後將再縮短5秒,未來可達到10秒發布、民眾13秒收到的速度。

立法委員李昆澤於質詢時指出,台灣對外發佈地震預警訊息需通過6個站點確認,時間比較久,日本的地震預警只通過2站確認但準確度較低,可能造成民眾恐慌或擾民,但是否有再加快的可能?對此,氣象局長葉天降回應,若減少站點確認以加快速度,因為誤報率較高,民眾還需要適應,氣象局同仁也仍在進行同樣站點數目但縮短時間的可能。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也補充,目前日本大概6秒左右就可以傳送地震預警的第一報,但是規模、震度等數據大概要到第六、七報才會準確,大概也是10秒鐘;台灣地震第一報也是10秒,但準確率達98.8%。日本民眾多年來已經習於多次警報才趨於正確,若仿照日本,國人不一定能接受。

立法委員李昆澤也向NCC提問,5G上路以後,電信業者發布給手機使用者的秒數可不可以再縮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秘蕭祈宏表示,台灣5G一開始仍與4G併行,速度是否能再加快不一定,但是過去3G時代為5秒,4G時代的3秒鐘與日本電信業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