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持續發酵,影響幾乎遍及全球,尤其開學後,家長對疫情現況、防護更為關注與擔心,聽聞有些家長因而焦慮失眠、網羅過多防疫產品給孩子。面對未知、災難時,人們容易感受到緊張、焦慮、不安、害怕、生氣或悲傷,這是自然反應,但過多的負向情緒與壓力,容易造成身心不適,甚至衍生成疾病,到底父母該如何調節壓力與情緒,並進而協助、陪伴孩子度過非常時刻呢?
建議父母首先關心自己,可以試著這麼做:
1.感受並整理情緒
覺察自己因為疫情衍生的各種情緒,接納這些情緒,因為面對未知、災難時,人們容易感受到緊張、焦慮、不安、害怕、生氣或悲傷,這是自然反應。然後,請整理情緒,透過聽音樂、聊天、跑步、瑜珈等健康的紓壓管道,調節情緒,避免過多的負向情緒影響生活。
2.辨識資訊正確性
建議慎選資訊來源,並辨識訊息正確性,減少觀看令人不愉快的媒體報導,過濾煽動性新聞與假新聞。
3.維持生活規律性
原本該進行的工作、事情、例行活動,只要不會明顯暴露於感染風險,盡量維持,因為規律的生活可讓人有控制感與安全感,避免讓焦慮得空霸佔你的思緒與時間。當然,若能讓自己睡眠充足與攝取均衡營養就更好了。
4.伴侶合作並支持
建議忙碌的父母重新協調、分配時間,彼此都能多留一些時間給家庭,相互合作,互相扶持,一起度過非常時刻。
5.創造保持正能量
創造正向經驗,保持樂觀,例如:翻翻照片,回憶開心往事、留時間獨處,享受個人時光、跟好友通電話或傳訊息,聊聊生活、感謝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等。
建議面對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
1.教導孩子認識疫情與學習防疫
孩子或許會疑惑為什麼最近上學要一直戴口罩、不太能在外面吃飯、外出遊玩的次數減少。突然且不知原因的生活變動,有時會讓孩子的情緒不穩定,進而出現較多不合適的行為。建議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孩子知道疫情,明白生活變動的原因,並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推薦一個不錯的網站--「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一個提供心理知識,促進身心健康的平台,內有許多臨床心理師的文章分享,其中有數篇關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文章,教導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安穩共度肺炎風暴」,推薦閱讀。
2.留意、傾聽孩子的情緒
環境的突然改變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困惑、不適或擔心,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分享心情,留意並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以期適時引導與協助。例如:營造全家人聊天的氛圍,由大人開始分享今天或最近感到開心、生氣、難過或害怕的事情,然後再邀請孩子分享。
3.開心進行親子互動
宅在家裡,正是經營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建議陪同孩子進行其喜歡的室內遊戲與活動,例如:一起陪孩子扮家家酒、捏黏土、將桌子底下當成帳篷,來一場想像中的露營、假裝自己是超級英雄,和孩子聯手拯救地球…。開心進行親子互動,讓好心情提高免疫力。
讓自己安心,進而幫助孩子安心,一起安然度過困境。提醒您,過程中如果有明顯情緒起伏與壓力令您不適,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商/諮詢協助。例如: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高雄市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心理關懷專線(07)7134000分機5418、5419,或衛福部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1925。
文:李思儀臨床心理師 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組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李思儀臨床心理師。 圖:李思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