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近日公佈「108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該報告歷年來調查12歲以上國人網路使用情形,藉以評估資訊社會對網路族日常生活帶來的機會與風險,而108年度的報告中,有一項指標相當值得注意:台灣12歲以上網路族中,收到無法斷定真假的訊息或新聞時,有44.9%不會查證。

根據國發會108年調查顯示,全台12歲以上民眾曾經使用網路的比率為86.2%,和去(107)年調查相當,網路人口大致持平,並未持續成長。

調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台灣12歲以上的網路族中,有26.8%坦言會轉發無法斷定真假的訊息或新聞,72.8%則從來沒有這麼做;而網路族收到無法斷定真假的訊息或新聞時,調查指出,只有54.5%曾經查證;至於不會查證的網路族,比率從107年的34.8%,跳升至108年的44.9%,情況惡化。

除此之外,民眾使用網路的習慣也在不斷轉變之中,若從網路使用時間長短來看,最常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網路族比率由105年的66.7%逐年上升到108年的77.4%,最常使用桌上型電腦的網路族則由105年的21.4%逐年減為108年的14.3%,也證明了資訊設備使用習慣的轉移。

個人危機部分,自認超過一定時間不上網會感到焦慮的網路族由107的52%增為57.6%;從使用網路對身體狀況、實體社交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的影響來看,分別有31%、12%及17%自認有負面影響。

民眾面對不實資訊的識別能力惡化,從近期的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中也可看出,紛雜且真偽不明的消息已嚴重影響社會秩序,諸如口罩搶購亂象、衛生紙搶購,或時散播不實疫情等,均已已發民眾恐慌。

有關單位也不斷呼籲,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規定,散播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的謠言或不實訊息,導致損害公眾或他人者,得科處新台幣300萬元以下罰金,請大眾切勿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