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越演越烈,也引發民眾對濫食野味的關注,林務局表示,就市面上較可能出現的野生動物肉品,如台灣野山羊、白鼻心、穿山甲等對象,研發出專屬試紙,搭配試劑並保持溫度在37至42度間,於20分鐘左右便可鑑定出來,最快年底就可上線。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以往在山產店所查獲肉品,除非留有部分皮毛、頭、角、四肢等,否則難以目視鑑定其來源屬何物種,多半僅能利用聚合酶鏈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之核酸擴增技術檢測,惟該技術須帶回實驗室由專業人員操作,才可得知檢測結果,過於耗時費力。

為提升鑑定時效,林務局委請嘉義大學研究團隊就市面上較可能出現的野生動物肉品,如台灣野山羊、白鼻心、山羌、台灣獼猴或穿山甲等為檢測對象,以重組聚合酶擴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技術,研發出專屬試紙,搭配試劑並保持溫度在37至42度間,於20分鐘左右便可鑑定出來

為確認以上鑑定技術是否會出現偽陽性結果,團隊亦曾混雜一般坊間食用肉品羊、雞、豬、牛、兔、吳郭魚、鴕鳥及鮭魚等做測試,結果顯示均能準確篩檢辨識。

林務局強調,非法買賣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者,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及第40條規定,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未依法領得營業執照,以營利為目的,經營野生動物之加工買賣者,可依該法第36條及第49條規定,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林務局表示,就市面上較可能出現的野生動物肉品,如台灣野山羊、白鼻心、穿山甲等對象,研發出專屬試紙   圖:林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