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初三,許多人還在享受春節假期,卻突然獲知湖人傳奇球星Kobe Bryant墜機事故意外身亡的消息,讓無數球迷心痛崩潰……。面對摯愛突然離開,人們該如何面對令人痛心疾首的殘酷事實?臨床心理師張銘倫綜合各方學說,分析人們短期內可能會有哪些反應、該如何紓解情緒,並提醒若長期過度哀傷,就該尋求專家協助。

張銘倫表示,當人們面臨重大失落事件,例如至親摯愛離世、遇上災難、創傷等,根據生死學之母Kubler-Ross提出的學說,可能會經歷「哀傷五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分別是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這五個階段不一定都會發生,也不見得會依序出現,但有親友的陪伴與支持,就能減輕當事人的情緒衝擊。

另外,臨床心理師黃龍杰也歸納出四種「哀慟、失落」反應,分別如下:

1.「不」敢相信,覺得好像在做夢一樣,是不是哪裡弄錯了?

2.「滿」腔憤怒,覺得是救難或醫療人員動作太慢,怪罪老天不長眼睛。

3.「心」存盼望,四處求神問卜,祈求奇蹟,不願放棄搜救。

4.「憂」鬱自責,深感懊悔遺憾,成天哭泣失眠。

張銘倫表示,重大創傷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內若出現上述反應,可能罹患急性壓力症候群,應讓自己有完整哀悼的時間與空間,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以度過這段身心危機期。

一旦真的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黃龍杰認為當事人可能有下列四種症狀:

1.「驚」驗重現,反覆做惡夢,害怕的畫面不時浮現。

2.「逃」避或麻木,不願再提特定話題或不經過特定地點,甚至疏離他人,自我封閉。

3.「神」經過敏,變得暴躁易怒,過度警覺,難以入眠。

4.  害怕「靈」異事件,變得疑神疑鬼,怕黑,把諸事不順歸因於死者作祟,要求作法超度或燒金紙。

張銘倫表示,遇上重大失落事件,產生悲傷、失落等壓力反應是人之常情,並非病態,一般通常會在幾天到幾週內自然改善,不至於長久影響到生活。若有親友的陪伴、傾聽、一起聊聊內心感受,對恢復情緒有很大助益。

不過,張銘倫也提醒,受影響者應避免以酗酒、吸毒來麻痺自己。另外,如果超過一個月還有持續做惡夢、失眠、憤恨不平,過度的羞愧或強烈罪惡感等情況,並嚴重影響家庭、工作與生活,就要求助身心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