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與交通大學光電系冉曉雯教授、交通大學物理所孟心飛教授與高雄中興動物醫院黃明如副院長合作,針對貓腎病的體外檢測技術進行開發,只要使用一般市售貓砂,就可成功分析出貓尿尿素的濃度,從中檢測到貓的腎病狀況。

這項發明著實給貓奴和貓帶來不少福祉,檢測的系統為團隊過去多年建立的「雙光纖微反應槽」技術,由兩根光纖搭配3D列印的感測槽,並以低成本的電子零件組裝,即可進行即時性的偵測,這是世界上首次從一般貓砂就可以偵測貓腎病的獨創技術。

鑒於檢測人類體外疾病的技術不斷發展,但針對家中寵物以及動物疾病的體外檢測技術仍相當缺乏,動物病徵也不見得明顯,常常等到飼主發現動物出現明顯的行為變化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體外檢測通常仰賴尿液、唾液或呼氣的偵測,在動物身上,要取得這些檢體並不容易,因此,開發出可以有效搜集檢體進行偵測的方法是此類技術發展的關鍵。

科技部表示,在家貓當中,腎病是最普遍的疾病,根據推測,超過一半的10歲以上寵物貓患有慢性腎臟病,「雙光纖微反應槽」做為尿素偵測工具,使用一般市面上常用的貓砂,待吸收貓尿後經過加水稀釋過濾,分析其尿液尿素。經過半年的研究,發現此貓砂分析方法確實能反應貓的腎病狀況,可以提供動物診所或居家使用。

此可攜帶、可即時反應的「雙光纖微反應槽」尿素偵測工具,過去已成功應用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人體臨床實驗中的唾液尿素檢測,並於2019年生醫感測領域的重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發表;該工具可以僅使用半顆米粒大小的唾液就可進行即時偵測,且克服了傳統光纖生化感測器易因光纖對位不準造成信號偏移的問題,雙光纖微感測槽只需靠著3D列印槽上的刻痕粗略對位,就能確保系統感測特性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