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第一波釋照自去年12月10日開跑,由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台灣之星共5大電信業者角逐。去年12月中總競標金突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設定的440億元,本週總標金及3.5GHz單一頻段標金更雙雙突破千億大關,外界直呼為「失速列車」!能讓業者彼此之間競爭如此激烈的3.5GHz頻段,其關鍵性何在?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搶不到3.5GHz,是否代表將被汰除自5G發展?

NCC曾表示,5G除了能提升一般民眾的上網速率外,更可以推動各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例如行動支付、居家保全、遠距醫療、AI人工智慧的發展等,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NCC簡任技正陳玟良表示,目前正在發展5G的國家中,除了美國因應5G釋出使用的頻寬種類較多外,多以3.5GHz及28GHz做為初步發展5G商轉服務的主流頻段,特別是3.5GHz,因該頻段擁有覆蓋率廣、室內滲透率高的優點,是最能夠在覆蓋範圍和容量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的頻段。考量到與國際規格接軌,有利於擴展國外電信服務(例如國際漫遊等),讓標到的頻段達到最大利用價值,因此3.5GHz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至於28GHz,早在5G競標開跑前,市場即預測可能會標不滿,原因之一是應用、設備不成熟。因為5G基地台的網路涵蓋率偏低,光是3.5GHz所需的基地台數量就是4G的數倍,28GHz的基地台建構成本只會更高。另一個問題是28GHz適合作為企業專網使用,但國內對企業專網頻譜規畫政策未定,若未來政府開放企業專網專用頻譜,業者等於白買。

工研院資通所寬頻網路系統整合測試技術部技術副理楊偉正曾寫過一篇名為「多樣式多頻段特性繁雜 5G異質網路整合照步來」的文章,文中指出,5G網路中頻段(3.5GHz)為初期部署,高頻段(28GHz)為初期或中期部署,低頻段(1.8GHz)的部署時期較晚,主要是在5G商用化一段時間,當5G設備滲透率達到一定比例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網路的深度和廣度覆蓋率而設置。

如果以大富翁為例,3.5GHz及28GHz就像是買地,初期就必須先搶好地段,才能規劃後期如何經營,1.8GHz則是買好路段後,為了提升收取的過路費而蓋的房子。

那麼,如果搶不到好地段(頻段),這場競賽(5G發展)是否就註定成輸家了呢?

陳玟良表示,事實上,要如何規劃提供的5G服務,並非光看標到多少3.5GHz頻寬,而是由整體競標後的結果來判斷,也就是3.5GHz、28GHz及1.8GHz分別標到多少頻寬,將不同特性的頻段應用在不同場景,規劃合適的運用。

根據楊偉正說法,3.5GHz適合人口密集區域;28GHz主要應用在需要極高數據速率的特定服務,除了企業專用網路外,也適合用在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等應用;1.8GHz可以用來補足不足的網路覆蓋率。

倘若業者對自己標到的頻寬覺得不夠,陳玟良指出,NCC還有「共頻」機制,讓拿到同一頻段頻譜的電信業者互相協商,以彌補自身頻寬不足的部分,降低支出成本、加速網路布建並增進頻譜使用效益。

NCC的用意良善,希望可以降低業者之間的激烈競爭,透過互相協商結盟的方式,讓每家都可以拿到3.5GHz。不過,美系外資形容台灣電信業者已陷入「囚徒困境」,每個人想都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也就是搶到上限100MHz,但這卻不是對團體來說的最佳結果,因為人人都這麼想,標金自然一路攀升,就算最後搶到,也會付出比每人平均50MHz更大的代價。

退一步來說,就算考慮結盟,也有人擔心自己會落單,遇上聯盟時會處於競爭劣勢,於是更加不計一切代價搶好搶滿。

倘若標金持續攀升下去,最後決定結果的還是看各家口袋深厚。目前外界普遍看好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三雄,但就消費者立場來看,保持市場競爭激烈,可以獲得更多優惠的選擇。那麼,其他電信業者該如何自處呢?

日前《華爾街日報》才訪問了全球最早推出商用5G服務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 5G 用戶最多的國家南韓,好幾位受訪民眾都表示不如預料中好用,訊號不穩,甚至說不會推薦他人使用。電信專家認為,5G才剛開始發展,如同3G和4G初期,還需要經歷磨合期,才會逐漸步上軌道。顯然就算搶到理想頻譜與頻寬,有了好的開始,也不見得就能一馬當先把其他人遠遠甩在身後。加上NCC研擬將3年後的第二波5G 釋照提前,搶不到頻譜的業者不妨將3年後釋出的頻譜也提早列入規劃,研議如何布局才能讓自己在有限的資源內站穩腳跟,向下深紮。

而對三大電信來說,即使口袋夠深,對競標有十足信心,但後續還有位置競標以及無數基地台的建置成本。為了搶到理想的頻段和頻寬,是否有必要付出這麼高的代價,或者所有人各退一步,以整體利益為考量才是最好的做法,值得深思。

電信業者不惜砸大錢競標理想頻段,究竟三大頻段的特色及數量、價格為何,一張圖讓你看明白。   圖:新頭殼/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