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人機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動空襲,擊斃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和伊拉克民兵領袖穆罕迪斯,美伊局勢在2020開頭急遽升高。正當兩伊舉國哀悼軍事領袖之死時,川普進一步在推特上表示,已鎖定52個「十分重要」的伊朗目標;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Fort Bragg)美國陸軍第82空降師(82nd Airborne Division)約3500名士兵旋即被派往中東;今天(6日)更以「將軍費付清」當條件,悍然拒絕伊拉克的撤軍要求。美國與兩伊間的緊張情勢急劇升高,讓人擔憂是不是2020第一隻「黑天鵝」?會不會爆發第三次波灣戰爭?

美國空襲巴格達擊殺伊朗軍事指揮官後,伊朗誓言報復,中東局勢緊張,衝擊美股下挫。/圖:翻攝自推特

第一次波灣戰爭(又稱海灣戰爭),起因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佔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統一」,經過7個月的軍事行動,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100小時的陸戰,迫使伊拉克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第二次波灣戰爭(又稱伊拉克戰爭),是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宣佈向美國政府認為的「恐怖主義」宣戰,將伊拉克等多個國家列入所謂「邪惡軸心」(Axis of Evil),2003年3月20日以海珊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伊拉克政府踐踏人權的行徑為由發起的戰爭,根據官方資料,這場戰爭直至2011年12月才由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宣告結束。

特別是第二次波灣戰爭,美國並未獲得聯合國授權,在2016年英國的《齊爾考特報告》(Chilcot report)中,更坦承「情報錯誤」,2003年伊拉克並沒有擁有對世界構成威脅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伊拉克領導人海珊當時也沒有對西方世界構成所謂的「迫在眉睫的威脅」。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美國老挑上伊朗、伊拉克這兩個國家?或許從2007年9月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潘的「認為」:「政治上雖然不願承認,但每個人都知道,那就是伊拉克戰爭大部分是為了石油」一席話可見端倪。

打仗,是非常燒錢的事。但美國為什麼要往這個方向迫近?這場「可能」的戰爭對川普來說,「或許」反而是有利的?我們從第一次波灣戰爭為例,根據帳面資料,這場歷時將近7個月的軍事行動,美國國會算出花費611億美元,但聯軍中的其他33國合計也花530億,平均算起來佔聯軍74%軍力的美國並沒有「花大錢」。而之後的「重建」,美國在科威特「身上」的獲利,很快就「回了本」。更何況如果沒有「石油」這經濟、戰略重要物資,川普的連任之路恐怕更為「荊棘」。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生產設施遭攻擊帶動油價飆漲。/圖:翻攝自推特

2019年9月14日,一批「來路不明」的無人機,突然襲向沙烏地東部省的石油重鎮「阿布蓋格煉油中心」與「胡萊斯油田」等地,並引發爆炸與猛烈大火;國際油價於16日開市,一度飆漲了19%,創下了自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以來,漲幅最為劇烈的單日暴漲。雖然,葉門胡塞反抗軍(Houthis)公開坦承攻擊責任,但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卻都指控「伊朗才是開火真兇」,川普甚至透過Twitter發出武嚇,揚言「不排除發起嚴懲伊朗的軍事行動」。

而事實上,早在2019年5月位於阿曼灣的運油船舶遭到神秘攻擊,4艘分屬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企業的油輪被「不明物體」擊中,雖然船上人員並無傷亡,但股票與石油市場都受到影響。美軍調查後指稱是伊朗或伊朗代理人所為。到了6月中,又有2艘分屬日本與挪威企業經營的油輪,在阿曼灣北部的伊朗海域爆炸,有人意外受傷,敵對氛圍已然升高。美國再次指稱伊朗為幕後主使。其實,把這些事件串連起來,美國空襲巴格達機場,擊殺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似乎就沒那麼意外。而且以美國目前軍力而言,同時攻擊52處「十分重要」的伊朗目標好像也在能力範圍之內。

只是我們退一步看,整個美伊衝突,美國雖位於「震央」,但軍事行動可有交轉移川普「通俄門」、「電話門」事件的彈劾焦點,對國內經濟還有穩定油價的「努力」印象,對國際政治還有「懲奸除惡」的國際警察形象,對川普而言都是「加分」。所以,接下來是否會爆發第三次波灣戰爭,並不取決於美國,而是伊朗、伊拉克會給川普什麼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