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年1月大選,不僅國內人心緊繃,國際社會也密切注意。《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稍早便刊登一篇分析報導指出,在第一次總統民選時才出生的世代,都已成年有投票權後,這場大選要看的不只是中國因素。

報導指出,台灣社會在這次的大選與2016年那次一樣瀰漫反中情緒,而且在香港騷動後更加激化,讓親北京的國民黨頭大不已。而國民黨挑出的總統候選人韓國瑜,雖然曾奇蹟似的在去年勝選高雄市長,其民粹魅力現在也已明顯大打折扣。

全站首選:真如妙墨 2025真如書會聯展 明宗書法藝術館盛大登場

歷來各次大選,人們高度關切的都是北京會如何反應。儘管蘇起宣稱,如果蔡英文順利連任,兩岸將會火山爆發;許多人依舊保持樂觀。例如淡江大學的翁明賢教授就認為,到時兩岸還是會彼此做出讓步。

報導指出,中國問題並非台灣選民心中唯一在乎的事情。1996年(台灣首次總統民選)才出生的年輕世代也已經有投票權。這場大選將成為對於執政黨與在野黨的進步與否之公民投票。

報導指出,蔡英文真正的實力不是香港問題能讓她多幾票,而是民進黨在2008年敗給馬英九後所進行的變革。當年的慘敗,讓許多人認為民進黨必須改變,蔡英文也是在這個氣氛中成為民進黨的黨主席。蔡英文在2012年也輸給馬英九,但當時她已經悄悄地一統山頭林立的民進黨。依照史丹佛大學台灣民主與安全項目主任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的見解,蔡英文開始採取「明確青年導向的招兵買馬與選戰策略」。

許多老一輩、熱心推動台灣獨立運動的民進黨資深政治人物開始將主導權交給更務實的年輕人。上個月,該黨公佈了一份新立委候選人名單,每位候選人都未滿40歲。

當然,年輕世代未必就對年輕的候選人買單;但正如祁凱立所觀察到的,年輕選民在2016年壓倒性地支持蔡。從那時候開始,民進黨就制定了許多吸引年輕選民的政策:補貼兒童保育,年金改革和同性婚姻合法化。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the Global Taiwa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寇謐將(J. Michael Cole)指出,民進黨的這些政策不僅符合台灣在職人員的需求與期待,也消弭了韓國瑜這類民粹主義者的支持基礎。

國民黨則出現在各方面捉襟見肘的困境。國民黨在2008年和2012年勝選,讓馬英九運用國會多數在2014年推動高度爭議性的兩岸服貿協議,卻不僅引起學生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更導致社會上普遍對國民黨親中立場的不信任,最後使得該黨在2016年敗選。而這種不信任感,拜香港動盪所賜依舊很強烈。

報導指出,國民黨的問題還不只是親中的形象。韓國瑜在初選中擊敗其他較溫和的人選,顯現出國民黨的主要支持群眾是較為年長的選民。他們雖然比年輕選民更為穩定,但本質上就是個日益萎縮的群體。

年長的台灣選民對於進步主義政策較不感興趣,尤其是這些政策會讓他們少拿到些錢。

儘管有明顯的需求,國民黨從未嘗試過改革年金制度,以免激怒退休人員,特別是那些享受慷慨的利益以換取黨派忠誠的教師和軍事人員。

對於韓國瑜來說,政策上的矛盾情緒似乎是一個加分,他很少談論施政的實際建議,反而喜歡畫一些大餅,例如在台灣最高的山頂上放國旗,並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立即展示所有珍藏。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鮑彤(Nathan F. Batto)指出,韓國瑜的這些說詞表面上看起來傻里傻氣,但卻是在激發對大中國的愛國主義。

在台灣,對於威權時代的懷舊情緒依然很有賣點。救國團這個月就與中共統戰部所管「中國僑聯」合作,讓對方的劇團在台灣的中南部免費演出。

報導指出,國民黨的問題還在於不能接受異議。黨內高層至少開除了5位批評韓國瑜的黨員。一些溫和派,例如在初選中落敗的郭台銘,只能另覓政治舞台。

祁凱立認為,如果要對國民黨有正面的期待,那就是在明年1月敗選能打破老一輩的威信,讓這個黨可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