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全國火星任務科學競賽昨天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幕,來自全台的莘莘學子們個個絞盡腦汁發揮創意,設計出能抗輻射與極端氣候的火星宅、遠端操控火星車、火星療癒音樂等物件,解決如何在火星上生存的問題。

2019全國火星任務科學競賽9、10日在台中科博館登場,除了延續以往的競賽外,今年還首度舉辦科展。來自全台的學生們彼此交流切磋想法,並帶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成果。

在火星科展方面,「火星人」團隊耗費10多小時,以3D列印製作完成模型,利用鎢板合金、記憶合金及火星磚等素材,打造出能對抗火星強烈輻射及極端氣候及,抗耐性高適合人類居住的住宅環境,並取名「2019火星概念1號宅」。團隊表示,「火星概念1號宅」除了利用太陽能發電,將陽光轉換成電能外,還設有野菜工房,讓人類即使移居火星,也能種植並享用美味的地球蔬果。

主辦單位東海大學也展示了多項創意成果。例如可從地球任何一端以4G通訊技術遠距操控的「火星探測車」、不用把動物送到火星就有肉可吃的「幹細胞培養肉」、透過生物力量產生氧氣的「藻類置換大氣系統」、安撫火星移民者身心的「火星療癒音樂」,以及精心打造的火星智慧城市。現場還有號稱全球唯一的超逼真火星地表,知名火星景點一次看完。

由4千萬個分化的肌肉幹細胞所組成,一口要價100萬的「動物幹細胞培養肉」。   圖: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