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委員會今(31)天發布第15次諮詢委員會議重點內容,主題為「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對臺灣可能產生之政治經濟風險」,據與會學者引言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經濟下行,有鑒於兩岸經貿往來密切,且陸方或將內部壓力以臺灣為出口,將對我國形成經濟及政治風險,政府應密切關注,適時因應。
參與這次諮委會議的學者引言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從過去的高成長時期,邁入中高成長「新常態」。其推動的「供給側改革」結構性調整不順、「國進民退」造成市場經濟及民營企業發展困難,加上美中貿易戰衝擊,經濟加速下行,引發失業、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或衝擊其社會穩定及政權穩固。鑒於兩岸經貿往來密切,且陸方或將內部壓力以臺灣為出口,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將對我國形成經濟及政治風險,政府應密切關注,適時因應。
也有委員表示,中國大陸實際經濟情勢較官方公布數據更為嚴峻,據英、美智庫評估,其實際失業率恐為官方數據的3倍,社會維穩產生隱憂,恐引發中共政權危機。在此情況下,北京當局將著重社會內部維穩,慎防其他內部勢力崛起,對外爭端或將轉趨低調處理。若美中貿易衝突持續,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將使陸方「融臺」統戰措施的力道減弱,臺商、臺生均可能回臺,此對我方有利,但亦需注意非線性發展對臺灣產生的風險。此外,在美中科技戰衝擊下,陸方將積極爭取我方高科技領域人才及技術,助其發展,補足自身短板,應予關注。
有部分委員指出,美中於今年10月第13輪談判後達成「第一階段協議」,雙方預計在11月APEC高峰會上舉行簽署儀式,惟仍存變數,且美中經貿對抗已趨長期化,今年5月起,臺商對於撤出中國大陸的態度由觀望轉趨積極,惟臺商深耕中國大陸已久,企業供應鏈移轉並非易事,政府須適時提供協助,包括積極與印度、印尼、柬埔寨等其他南亞、東南亞國家洽簽或更新投資保障協議,並蒐整充足資訊供臺商參考。此外,陸方近期將「一帶ㄧ路」推動重心轉至東南亞地區,恐對我企業產生競爭或政治干擾,須持續密切注意。
更有部分委員表示,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兩岸經貿關係密切,陸方經濟下行影響我對陸出口衰退、臺商在陸投資風險升高,而人民幣劇貶對臺灣金融風險造成影響;在政治風險方面,陸方經濟下行、香港反送中事件等,升高社會悲觀的氣氛,陸方可能藉由激發內部民族主義,轉移社會不安情緒,如限縮臺灣國際空間等施壓作為,如此一來,將加深兩岸關係不確定性,間接降低外商來臺的投資誘因。
與會委員認為,政府除了繼續協助臺商拓展國際市場分散市場風險、審慎密切關注人民幣的匯率風險外,亦應引導回臺資金投入AI等高科技創新型產業,穩固長期經濟基礎;在政治安全上,積極爭取加入印太戰略,強化美臺、臺日等夥伴關係;加強對我民眾宣導中國大陸實際政治、經濟、社會情勢,並通盤規劃社會福利體制,降低「扈從」心理,弱化陸方對我社會、經濟的政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