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氣候快速變遷情境下,升高的地表氣溫、改變的降水(雨)型態、增加的極端天氣,已對農業生產與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日表示,為確保糧食安全,每年將投入新台幣100億元推動十大調適策略,降低氣候變遷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陳吉仲強調,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氣候變遷全面性影響生態、產業運作等,全球各地憂慮感加深。陳吉仲指出,升溫、乾旱、降雨集中等都會影響農業生產,台灣也是因海平面上升而流失土地排名前10的國家。且農業損失的年均金額,近25年為107億元、近15年123億元、近5年135億元,一直攀升。

農委會表示,近年來隨著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及農業災損越趨嚴重,屢見破紀錄的農作物災損,而早在80年代即透過科技計畫進行農業氣象試驗研究,包括生物氣象、設施微氣象、氣象災害防護、氣象資源開發與利用,關注氣候變遷等多項議題。

農委會指出,會更加速執行跨領域、跨機關的整合型科研計畫,例如101-104年的『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之農業創新研究』計畫及105-108的『農林氣象災害風險指標建置及災害調適策略之研究』計畫等,強化將科技成果落實於農產業實務。

農委會將以降低氣候風險、建構強韌農業、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生物多樣等面向分別展現新的品種、技術及農場管理成果,並祭出6大調適策略,維護農業生產資源與環境、發展氣候智慧農業、調整農業經營模式並強化產銷預警調節機制、建構災害預警及應變體系、強化農業災害救助與保險體系、定期監測與加強管理保護區域,而作物品項則涵蓋了水稻、雜糧類、特作類、果樹類、蔬菜類、瓜果類及種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