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中共武嚇文攻,除了出動警察進行暴力鎮壓外,就是揚言要在國內製造世界金融中心來取代現有香港的地位,讓香港變成沒有特殊地位的直轄市。台灣有些財經名嘴也跟著中共起舞,認為上海啦、深圳啦,都有條件取代香港。這些馬屁言論只能曝露他們對香港與中國的無知,以為GDP就是一切。
日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表示,在「一國兩制」下,即使中國大城市經濟規模將會是香港兩三倍,香港的地位無法取代,不要有用深圳取代香港的想法。
黃奇帆在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擔任重慶市市長,而在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他在上海長期從事經濟工作,是江澤民派系中的一位經濟奇人,所以薄熙來倒台,當局還繼續依賴他治理重慶。他的這句話,給以習近平為代表的盲目民族主義者一個耳光。
很簡單,香港金融中心最主要的兩根支柱,一個是健全的法治,一個是自由的資訊;這兩者中國完全沒有具備,甚至在倒退之中。
香港開埠以後的第一家銀行是1845年的東藩匯理銀行;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後,怡和洋行就將諫當保險業從廣州遷到香港;1870年香港就有證券交易所的記載。英國是近代金融業最早出現的國家,所以英國的相關法律被移植到香港,而香港跟隨國際發展了許多金融衍生工具而蓬勃發展,也經歷過上一世紀的銀行風暴、股市風暴、地產風暴、金融風暴等而安然度過,也相繼有更完善的基本上是人人平等的法律與規章制度。這些才是全球投資者在香港投入金融市場的保證。
反之,1992年中共才開放股市,在過度炒作後長期低迷,因為政治力經常介入而成為政策市,以致無法摒除近水樓台者先得月的觀感,4年前還有「暴力救市」的創舉讓人傻眼。而「影子銀行」的半合法化,也引出許多詐欺案,更因為沒有保障導致許多投資者損手爛腳,國家不但沒有法律上的保障,受害者還投訴無門,甚至因為「尋釁滋事」被捕而二度受傷。這樣一個地方要成為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在講笑話嗎?
第二是資訊流通的自由。中國不能自由上網,外界的訊息無法即時傳遞,使投資者無法及時作出反應。這怎麼可能成為瞬息萬變的金融中心?
於是上海一家《華爾街見聞》的媒體因為迅速翻譯與轉載紐約華爾街的訊息而大行其道。然而,其所刊出的資訊不一定是當局喜歡而需要加以封鎖,例如成為敏感話題的中美貿易戰資訊;所以在今年3月以後因為被認為踩到紅線而迫令「整改」,在「屢教不改」下,當局準備入股,變成「公私合營企」業而加以嚴管。這樣一個國際資訊被嚴格控制的國家,豈能建立像香港一樣的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的金融中心目前在上海,當局對上海也寄以厚望。然而習近平上台時在2013年設立的上海自貿區,那時吹得多大,如今卻已經人去樓空。如果連自貿區也搞不好,還搞什麼國際金融中心?
不過中共要為其「偉大成就」虛張聲勢,在上海自貿區奄奄一息的時候,卻在今年8月提出在全國多開設6省自貿試驗區。可是就連他御用的雄安特區都已寂靜無聞,習近平還想搞什麼名堂?習大大欲與毛公試比高的中國夢,雖然目前還不至於帶來大饑荒,卻已經帶來豬肉嚴重短缺而使通脹蠢蠢欲動。
且不說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還搞什麼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可以欺騙中國的愚夫愚婦,要騙身在金融中心的香港人簡直做夢,所以他們敢於「攬炒」(玉石俱焚)。只是對世界金融中心缺乏見識的某些台灣名嘴與政客,如果跟著瞎叫喊,徒然丟了台灣人的臉。對中國來說,先好好認識「自由」兩字才考慮取代香港的地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