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820世界蚊子日,疾管署提醒民眾,經由蚊子傳染的可不是只有登革熱跟屈公病而已,還有由瘧蚊傳染的「瘧疾」!今年7月全台新增2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均赴非洲旅遊但未服用預防藥,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如不確定預計前往的國家是否有瘧疾流行,可於出國前一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及進行預防用藥評估,並於當地落實防蚊措施,避免染病。

疾管署表示,該2名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為中部40多歲女性及南部40多歲男性,均感染惡性瘧(熱帶瘧)。中部個案6月21日至7月3日獨自赴奈及利亞,未服用瘧疾預防藥物,返國後於7月9日發病及就醫,因症狀持續7月16日再次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診;個案現已康復出院,接觸者無疑似症狀。

南部個案7月27日至8月8日與另10名團員至烏干達從事志工服務,8月15日返國,其出國前曾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但因擔心瘧疾預防藥物副作用而未服藥,個案於8月12日發病,返國後因症狀未改善於16日就醫後通報,經檢驗確診,目前住院中,其他同團團員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給予2名個案瘧疾相關衛教,將持續追蹤至檢體檢驗陰性為止。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截至目前共計2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為烏干達及奈及利亞;今年累計病例數低於2015至2018年同期(分別為9、13、7、7例),近5年個案感染地多為非洲國家,以惡性瘧(熱帶瘧)為多,其次為間日瘧。

疾管署說明,瘧疾藉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熱帶瘧)、卵形瘧。多數人感染後可能於7天至30天內出現症狀,早期症狀為發燒,也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疲倦等症狀,如未接受適當的治療,發病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

疾管署呼籲,民眾如有計畫前往瘧疾流行地區,應至少於出國前一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旅遊期間請盡量穿著淺色長袖長褲,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並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返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就醫,並提供醫師旅遊史及曾服用的瘧疾預防藥物等資訊,以做為診斷與治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