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仰賴出口的中國企業現在紛紛透過調降產品價格、產業外移、開創內需市場甚至「洗產地」的策略,想方設法,只為躲過四射的戰火,努力存活下來。

美國總統川普1年多前發動貿易戰以來,中企哀鴻遍野,從摩托車到磁振造影(MRI)機,無一不受影響。在關稅衝擊下,東岸的工廠、南方的魚類加工商、中部的蘋果汁出口商、東北的農民無計可施,只能改變商業型態以為因應。

但時間緊迫,下一波幾乎涵蓋所有中美貿易商品的報復性關稅眼見又要到來,不管中企為了活下來採取什麼策略,情況怕是不會更好,只會更差。

陝西恒通果汁飲料集團的劉姓銷售經理告訴法新社:「我們所有出口都受影響…現在我們報價都要把關稅算進去。」

魚類加工業也深受重創。

中國是美國冷凍吳郭魚市場主要供應商,但吳郭魚今年出口也見下跌,養殖業者被迫轉向內銷。

海南省羅非魚(吳郭魚)品牌建設促進會在微信帳號上表示:「美國利用市場地位霸凌中國羅非魚(吳郭魚)供應商。」

「貿易戰是壓垮這個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貿易組織亟思推高國內銷售之道,但本土消費者口味不同,產品勢必得稍做調整。

北京諮詢顧問公司「齊納百思」(China Policy)農業分析師Even Pay說:「羅非魚在美國做得非常好,因為這是油炸的加工食品...這有點淡而無味,中國消費者喜歡魚有魚味。」

其他受創慘重的產業,像是無線電對講機業者,也只能吸收關稅成本。

今年前6個月中國到美國的無線電對講機出口額從一年前的2億3000萬美元降至僅剩3300萬美元。

還有些公司訴諸「洗產地」,也就是繞道轉運(transshipment)手法,先把產品運往鄰國越南,再從那裡出口,假裝是「越南製造」。

也有些中國公司乾脆把生產線移到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來規避關稅。

像是供應阿迪達斯(Adidas)、耐吉(Nike)的衣料品公司健盛集團(Jasan Group),以及工業纖維公司浙江海利得新材料,都把部分生產線移到了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