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垃圾不分藍綠」在比較各國政治政黨,等於是:不用說的廢話。同樣一群為數龐大的人,去從事相同的政治行動,除政治主張有差別外,其他政治缺失都存在各黨之中。藉由「垃圾不分藍綠」來證明「藍綠一樣爛」,僅證明說者對現實社會、政治的運作,欠缺深入思考。

「藍綠一樣爛」跟「男女都是人」是相同問法。你僅是比較他們相同或可能相同的地方,然後給出他們都一樣的結論。問題是男女除了都是人以外,還有其他重要差異。一如藍綠除了都是政治工作者外,還有其他差別。藍綠之別,最重要是國家認同。比較這兩者之外的內政問題,本身是沒有意義。

很多人認為國家認同不是重點,這句話等於對國民黨講:「孫中山搞國民革命是不需要的」。因為「國民黨推翻滿清」就是國家認同轉換的問題。否定國家認同就等於否定革命。

這個公式用在現在的國民黨的認同變化解釋是很精準的。對統派、國民黨概念,他們必須超越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才可以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進行轉換。這樣他們的論點才具有說服力。然而這個轉換就人的角度是必須統合在中華民族概念。就土地來說是中華民國以往包含蒙古在內所統治的地方。然而這兩個概念是以包含滿族在內的中華民族、滿清所統治的地區。因此,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滿清帝國是相通的。既然如此,國民黨所謂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在此是沒有意義。

因此藍軍的「國民黨推翻滿清」若重要,涉及國家認同的藍綠之爭就是重要。

藍軍經由他們的統派想法,論述「當中國人有甚麼不好?」他所設定的邏輯是:1.中華民族、中華民國涵蓋台灣,認同範圍大的中華民國比台灣好。認同中華民族比台灣民族好。甚至台灣民族根本不存在。2.在前述的認同下,兩岸統一,台灣依舊可以享有現在的一切福利,又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樣大領土的想像與強國的威風。

然而上述的第二項,已經從藍軍上層的小孩、財產,都拼命要放在中國、台灣以外的地區,證明那樣的想像是危險的。這間接證明認同一旦涉及現實,就會有嚴重的困擾與爭議。

由此推論第一項,統一是真正解讀是:被統一,不是平等的整合,也不是主動的攻下對方。那麼,統一是台灣丟掉主權,而這是有風險的。避免那樣風險會在統一時,馬上呈現的危機,原本是借用中國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承諾。甚至是中英聯合聲明。建立逐步民主的過程。現在的香港問題,證明第一項的想法也不存在。

這也就是說藍軍的認同問題,連藍軍上層都不認同。一般藍軍大眾的藍軍認同,恰因他不在國際上被迫應對、比較,所以不被認真思考。

關於綠軍的國家認同問題。由前述引出兩個問題。「如果藍軍的認同不成立,那我們需要另外的國家認同嗎?」、「沒有認同,就不應有國家嗎?」認同是追求集體利益。這在國內都是本國人活動的狀況下,使用性不大。主要用在國外。然而在台灣這麼國際化的地方,隨時都涉及到認同與集體利益的問題。中國抵制金馬獎、「一芳」就是這樣。中國若因此要修理在中國營業的台灣茶飲店,就要看台灣人的抵制力量有多強。這個抵制力量就是集體力量。在香港的歐美企業比台灣多很多,他們聲援、支持香港「反送中」的動作更多、更積極。但中國不敢搞他們。台灣在李登輝掌權時,中國發生八九天安門事件。台灣聲援的動作更積極、強硬,中國也沒有強力修理台灣。中國抵制金馬獎,也是相同問題。由此更往外延伸,你強,你的利益得到更大的保障。反之,你受到的傷害更多。

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台商在中國獲取的優待與利益,遠遠高於馬英九時代而馬英九的中「親中」後作用,讓蔡英文無力在短期內反制。現在許多台商、台灣人、企業在很多地方被中國欺負,與台灣的認同力量崩潰有關。而若台灣的認同沒有崩潰,這個認同也不是中國的。你可以不叫他台灣認同或台灣民族主義,但他不是中國民族主義,卻是很明確的。

更進一步說,歐美國家的國民,本來就對自己的國家有認同。也就是說他有他們自己的民族主義。那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國際上也這麼認定。所以他們可以不對其他國家的國民,強調他們的認同。他們講這些反而是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話題。而企業敢在香港挺反送中,就是歐美國家的集體力量,讓中國不敢忽視所致。

總結上述。藍綠的差別不在內政或一般國內日常生活,而在國家集體認同、比較。藍軍的認同是別國、別的群體認同。在國際上的認定,這樣的認同若不是荒謬,就是這個政權或群體,乃是外民族所建立的殖民政權或遷佔政權。綠軍所提的才是屬於台灣這整體的認同問題。而這是世界各國共有的特徵。

作者 : 林修正 / 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