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灣工商團體代表之一的全國工業總會發布《2019工總白皮書》,對政府施政提出多項建言。依產業界之立場,對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的觀察,自然是比一般團體要來的更加深刻;所提之意見,也理應是更為精闢,可作為政府施政不足之補充。然而,綜觀今年度的白皮書,卻赫然發現其中依舊延續多年前的「五缺六失」論調,更與當前的台灣經濟發展環境有所出入,不禁令人感到詫異。

白皮書中提到的五缺,泛指「人才、土地、電力、水、勞動力」;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即推出「排除企業投資五缺障礙」,積極解決舞缺問題。以土地為例,以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政府開發之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等3大方向,預計在2023年時,可提供1,442公頃用地,解決1,266公頃的新增產業用地需求;國人所關注的電力問題,也透過能源改革,調整發電配置,提供安全、乾淨且穩定的電力。日前台灣創下夏季用電史上新高,但備轉容量率為10.11%,供電燈號為綠燈,顯見改革成效。

至於水、人才、勞動力等,也各有法規放寬與落實執行等配套措施。今年世界經濟論壇最新調查報告,台灣的創新能力是亞洲最強、全球第4大,與德國、美國、瑞士列為全球4個「超級創新國」,即是證明。

除此之外,白皮書所指之美中貿易戰造成投資環境不穩定,與其提供獎勵,政府更應「應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讓企業根留台灣,並吸引台商及外資投資」云云,則讓對國際局勢與台灣經濟有了解之人,莫不莞爾,還以為是那間大學生的團體期末報告。美中貿易戰是台灣無法迴避也沒有主動權的世界局勢,唯一能夠在變動的局勢中找到出路的方法,就是選擇民主價值、自由理念,並且尊重契約精神的立場相近國家。台灣做出選擇美國,而目前看來,成果也證明這是正確的選擇,不只是對美電子產品出口增加九成,CNN也評比台灣是美中貿易戰下的四大贏家之一。對照實際數據與國際媒體分析,工總白皮書的言論,實在是過於淺薄。

國家的競爭力,有賴於國民、企業、政府一起攜手努力。誠懇地期盼工總作為台灣代表性產業團體之一,這一次白皮書的缺失,只是突發性的狀況;否則,不免讓人懷疑,台灣競爭力如果有不足情形,環節可能就出現在這裡啊!

文/洪建偉(企管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