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推出成名作《捍衛戰士》續集,叫做《捍衛戰士獨行俠》,不過當年他穿得皮衣外套,背後原本的中華民國跟日本國旗,續集就換成印度洋巡弋紀念章。引發輿論譁然。美國共和黨的聯邦參議員葛蘭姆直言「這就是人民幣的力量」。

事實上,「中資滲透好萊塢」說來不是新聞。

2016年張藝謀執導,美國和中國合拍的歷史奇幻動作片—《長城》,敘述中國宋朝仁宗皇帝在位期間,中國軍隊對抗「饕餮」的侵襲。還找來好萊塢一線明星麥特戴蒙在戲中尬上一角。

同樣是2016年,《ID4星際重生》,講敘外星人入侵地球,駐守月球的人類防衛部隊展開防禦,指揮官則是中國人。不久,地球防衛部隊的王牌女飛行員出場,她就是中國當紅女演員楊穎(Angelababy)。他們與美國人聯手將外星人趕出了地球。

2017年《氣象戰》,「荷蘭男孩」的香港負責人鄭龍(港星吳彥祖),成了識破陰謀的最重要關鍵人物。此外,還有《環太平洋2》、《變形金剛4》、《極限特工3》、《不可能的任務3》、《2012》等等,全部都有「中國元素」的存在。

或許是壯麗、神秘的山河美景,或許是聰明、智慧的關鍵角色,又可能是中國發展、工藝、科技能力。都是企圖藉由強勢的好萊塢電影發行管道,「潛移默化」扭轉世人對中國的形象。

怎麼做到的?「就是人民幣的力量」。

「置入」是第一招。藉由「投放廣告」進行間接投資,《ID4星際重生》裡頭把「蒙牛」都帶上外太空成了戰場補給食糧。「廣告主有意見」是最早的手法之一。

第二招是「投資」。電影不論製作、拍攝、卡司,每一個項目都是「金錢組合」,而捧著白花花的銀子,買下一席董事、個位數持股,似乎不會構成威脅;但「關鍵時刻」的「意見表達」,成了這個「小」投資的「大」回收。

而2016年後,中國房地產巨頭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阿里巴巴」對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旗下的電影公司Amblin Partners進行投資、騰訊對美國新興電影發行公司STX娛樂進行投資。這種「收購」和「大手筆」的投資,讓原本只是股東的「選角建議」,進化成直接介入影片創作,對劇本、故事內容產生一定程度的控制力度。

好萊塢為何「擁抱」中資?第一個,錢就擺在那兒,誰不想要?第二個,中國大陸的「大市場」,不管是「本益比」或「本夢比」都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想要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引進中國資本是最好的方法。於是,不僅是勞力密集的「動畫」、「特效」,從製片到發行,一條鞭式的「中國元素」的滲入,讓觀眾無從迴避。

所以,「換掉」阿湯哥飛行外套上的紀念布章,根本無法令人訝異,而「就是人民幣的力量」的評論,真是一針見血的殘酷事實。

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不!

「中資」同樣的手法,在台灣不斷地「複製」當中!某特定媒體集團,從戲劇到綜藝,「大規模」地從中國大陸「搬」進台灣;23家網路媒體原文轉貼由中國國台辦主辦的「中國台灣網」文章;去年9合1選戰後期傳出的「買粉專」事件…真可謂「族繁不及備載」。而這些「滲透」都不是最近這些年才開始的。

2003年《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刊載,指稱一份來自情治單位的《國內報社、雜誌、電視台等媒體接受中共或中資資助續況》報告,提到疑有中資資助及中國力量介入台灣的17家媒體,包括平面媒體8家、電子媒體4家、周刊3家、出版社1家及科技雜誌社1家。請注意它的命題最後2個字—「續況」,表示的是這不是第一份調查報告,在此之前已經有類似情況發生。

從2003年到現在2019年,16年的的時間,在不景氣的時代,低薪、低製作費、低投報回收,影視產業成了「影視慘業」,媒體從資本密集的財團經營到小巧玲瓏的「網媒」、「自媒體」,加上無遠弗屆的網路影片平台,你看的是「中國好聲音」、「爸爸去那兒」,你看的是「後宮甄嬛傳」、「瑯琊榜」。這正是台灣閱聽眾親手殺了本土影視產業。

6月23日台北下著傾盆大雨,網紅與立委發起的「反紅媒」運動,主要目的就是要讓與中共有關連,甚至接受中共資助的台灣媒體消失,不要再「赤化」台灣的媒體空間。但拘限於「新聞」單項,只想到法律約束的「棒子」,完全沒有因勢利導的「胡蘿蔔」。

影視產業不只是拿來賺錢,更是拿來攻心的。當你琅琅上口的明星是迪麗熱巴、劉亦菲、范冰冰、鹿晗、張杰、吳秀波,那麼被「赤化」的不止只有政治理念,是連「存心」的根都被染紅了。

阿湯哥飛行外套上的紀念布章被換掉,不僅是茶餘飯後的幾句閒聊,而是必須提心吊膽的警訊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