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白海豚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全球僅存60餘隻。環保團體昨(6)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宣布日前首次在桃園大潭藻礁區域,發現白海豚的蹤跡,同時,他們也藉此呼籲,希望附近正在施工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停工,重啟環評。

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的大潭藻礁,繼2017年的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2018年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今年再度發現全球僅剩60餘隻的瀕危物種「台灣白海豚」出沒。

農委會林務局曾於2014年公告,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大約是苗栗中港溪口的龍鳳港至台南將軍港。不過,台灣白海豚國際顧問團Peter Ross博士亦在2010年發表在水生生物保育國際期刊中,指出了確認的棲息範圍之外,具有同樣棲地與白海豚食物物種的新竹以北海域也是台灣白海豚的潛在出沒海域,只是至今沒有目擊紀錄。

台灣白海豚國際顧問團成員陳昭倫表示,這次的目擊紀錄來自桃園永安漁港的漁船,拍攝到一群共4隻白海豚,分別為2大2小。而同一天在大潭藻礁附近的釣客,也用手機記錄下白海豚出沒的身影,雙雙成為白海豚現蹤於大潭藻礁區域的鐵證。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呼籲,政府應儘速擬定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台灣白海豚復育行動,進行大潭藻礁保護區的設置,以及規劃漁業漁村資源永續的方案。同時他也譴責政府對於瀕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與極其珍貴的大潭藻礁,不僅沒有實質的保育行動,反而盲目地逕行通過中油三接開發案,不只傷害大潭藻礁與珍貴的濕地,更會破壞海洋生態、摧毀在地漁民的生存權利。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強調,此次在大潭藻礁區域發現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新物證後,環保署應該依行政程序法第128條,撤銷、廢止或變更鄰近的觀塘工業區及觀塘工業專用港舊有的環評處分,同時呼籲正在興建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應該立即停工,重新啟動新的環評程序。

環保團體呼籲,希望附近正在施工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停工,重啟環評。圖為出席記者會的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理事長文魯彬。   圖: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