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三周年,蔡英文總統召開記者會,細數過去1095天的成績,包括國防、外交、經濟、轉型正義等等,種類繁多。然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蔡英文在記者會上,一再強調一個核心概念:她所做的,不見得是台灣喜歡,但絕對是台灣社會所必要的。

民主制度的主權在民理念,在實踐上並不總是如理想中的崇高。一如人性參雜著光明與黑暗,選民集體反映出的喜好,也不見得是對國家有長治久安的正面影響。對於政治人物而言,就面臨到選票與理念的衝突。選擇選票容易,畢竟許多決策的效應,要等到任期結束後才會浮現;堅持理念則困難許多,不僅選票流失、遭到責難,堅持的價值,往往也要等到許久之後,才能換回部分選民的一聲嘆息。

然而蔡英文選擇了價值,諸如年金改革、再生能源、堅守主權、轉型正義等,每一項都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反撲,但上述每一項改革,都是台灣要長遠永續發展所必須進行的結構性工程。所幸,改革的陣痛已逐漸過去,改革的成效正慢慢浮現。

例如被譽為最有感政績的減稅,起源於林全任行政院長時期的作為。還記得當時林全被部分反對人士痛批為「老藍男」的代表,但正是在林全的任內,完成年金改革,讓國家財政得以健全發展,搭配「五加二」創新產業等經濟政策,讓更多人都能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追求更好的生活。

又例如同性婚姻專法,彭博社以「賭上政治前途」形容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將這部法律的重要性,比擬為當年美麗島大審與民進黨創黨的層級。以現下的社會氣氛來說,通過專法必然是吃力不討好,但這部專法不但是大法官會議的要求,也是蔡英文競選總統時的政見。落實政見,遵守憲法,是蔡英文的選擇。

還記得在記者會上,蔡英文喊話說「唱衰台灣的人,不會得逞」,從近期回穩的民調,以及持續不斷成長的各項數據來看,確實如此。

王新義/中小企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