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參與者封從德19日表示,中共正主導全球一場記憶戰爭,透過結構性暴力影響世人對六四的記憶。他也認為,六四之所以失敗,是學生從未想過推翻中共。

封從德19日於華人民主書院與香港支聯會在台北舉辦的「六四事件30週年-中國民主運動的價值更新與路徑探索」研討會上演講,作上述表示。

演講一開始,封從德先在投影片上放出近日去世的六四參與者張健的照片,並指張健是他心目中真正的學運領袖,但卻在大眾的記憶中被抹除。

張健是天安門學潮中的學生糾察隊總指揮,六四凌晨清場時腿部中三槍。之後流亡法國,今年4月15日病逝於巴黎。

封從德表示,當年廣場上許多真正的學生領袖,因為不在媒體的報導中,被人們遺忘。

他說,從六四屠殺起,一場記憶的戰爭就開始了,這場戰爭由中共主導,並在全世界發動。他說,今天六四的主流論述,包括民主陣營和媒體講述的故事,都受到中共宣傳或反宣傳的影響。

封從德強調,六四不只是一場直接暴力,更是透過壓榨、滲透、分化和排斥等結構性暴力,來控制海內外的民運。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教授夏業良也指出,當年清場過後,中共對六四的定調先是「反革命暴亂」,接著是「動亂」,再來是「風波」,最後就連教科書也不再提起。

他說,套句江澤民的話,「悶聲發大財」,透過提倡物質主義,逐漸消解人民對屠殺的記憶。對現在的中國年輕人而言,六四只是一件被西方塑造出來的「虛無性事件」。

此外,封從德也提到,當年學生曾討論過讓天安門上的群眾化整為零,轉入全國各地的廣場,每週串聯集會一次,認為這樣一定會讓政權受不了。但當時自己擔心,「如果中共垮了,誰來收拾這個局面」?

他說,1989年的運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學生的無知,整場運動「荊軻太少,祥林嫂太多」,學生根本沒想過要推翻中共,刺殺極權體制。直到今天,六四的主流論述依舊像「祥林嫂」一樣,哭訴自己的可憐與悲慘,卻從未想過怎麼結束專制政權。

封從德說,認為運動應該「見好就收」的說法,就好比是翻過小山頭就趕緊回來,「那我們永遠過不了專制的大山」,也就不可能成功。

「祥林嫂」為魯迅短篇小說「祝福」中的角色,因總是向人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而逐漸令人生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