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梅雨時節,轉為多雨悶熱的天氣型態,再加上台灣海島環境容易積濕氣,潮濕環境下也讓人體更難排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體內濕代表代謝差,可能會有胃口差、汗流不出來或是大便不順等問題,濕氣對各部位造成的影響也不同,要多喝水、多運動並吃些去濕的食材,才能度過這個「濕」氣纏身的悶熱梅雨季!
體內「溫熱濕」代表代謝差
體內的「濕」偏溫熱性,會讓人感到煩悶,且胃口差,身體容易有臭味,汗流不出來,不僅如此,排便困難,也是因為代謝性廢物積在體內排不出去,濕久不去會積為痰,所以有些人痰多,也是因為濕氣作崇。
若沒有及時幫身體「除濕」,等到累積成痰、瘀,最後多是疾病纏身,吳建東提醒,可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會有濕氣重的問題,平常不運動的人影響最大,無法促進新陳代謝,就會讓濕氣一直存在體內。
濕氣纏身!有這六大症狀要注意了
吳建東指出,濕氣過重導致氣血不通暢,若有這些症狀就要小心是體內濕氣太重所引起!
一、頭痛:覺得昏昏沉沉、睏倦無力。
二、咳嗽、痰多:明明沒感冒,卻感覺喉嚨「卡卡」的,不斷咳嗽,這是因為濕氣集中在鼻肺,容易流鼻水,且氣管痰多。
三、腸胃不適、排泄物粘膩:濕氣淤積在腸胃,容易沒食慾,或是才吃一點東西就腹脹,而濕氣也會導致水分太多,影響排便,造成腹瀉,大便稀軟不成形,容易沾附在馬桶壁上。
四、女性下體白帶多:濕氣侵襲下部,女性很容易會有白帶。
五、濕疹、水泡:當濕氣透過皮膚排出,不僅流汗不容易乾,還會造成腫起、瘙癢,濕疹、水泡等反應,且伴隨強烈瘙癢感,易反覆發作。
六、關節痛:濕氣跑到筋骨神經,則容易在天氣變化時關節腫脹、痠痛等。
想要除「濕」你可以這樣做
想要除濕,重點就是促進體內代謝!吳建東建議民眾多喝水,讓血液不會那麼濃稠,腎臟負擔較小,並避免吃重口味的熟食以及含糖飲料,像是甜食、油炸類、燒烤,還有台灣人最愛的珍珠奶茶都要少碰才行!
多吃蔬菜水果也很重要,可以透過透過食材、藥材除濕,補充豆類,像是紅豆、綠豆、薏仁等,若是天氣較熱的時候或也可以食用冬瓜除濕,不過,吳建東提醒,瓜類屬寒涼食物,所以最好等到天氣比較熱的時候再吃。
另外,多到戶外運動有動促進循環也是重點之一,能配合呼吸的效果會更好,像是太極拳、氣功、慢跑等,保持空氣的流通並將房間降低房間濕氣,也都對去除體內濕有一定的效果,讓你安心度過這個悶熱的梅雨季!
梅雨季「濕」氣纏身!有這六大症狀要注意 圖:新頭殼/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