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5)天是清明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埋莽不了的,是對逝去親人的記憶」為題,在臉書發文並附上照片,回顧白色恐佈時期,數百人被依軍法判死並埋莽在六張犁公墓的一段往事,呼籲國人不要遺忘那段充滿殺戮、濫刑的不幸歷史。

促轉會以說故事的口吻,敘述這一段悲傷的往事。台北城東南側的六張犁,有一片雜亂的葬地。白色恐怖時期,數百位依軍法判死的孤魂,就沉默棲身此處,多年無人聞問。那是一個黑暗、陰鬱的年代。許多平凡的青年男女,因談論政治、參加讀書會、或是對高壓當局懷抱不滿、挺身反抗──被特務逮捕,嚴刑訊問,送往馬場町草率槍決。

但最痛苦的,還是活下來的人。政治犯被槍殺之後,台北車站會張貼一紙公告,通知家屬三天內前來領取冰冷屍體。依據規定,首先必須清點、沒收財產,然後家屬交納所謂『贖屍金』、『子彈錢』,才能領回遺骸。」這筆大約六百塊錢的「贖屍金」,相當那時普通公務員三個月的薪水。有不少工農出身的家庭,不可能負擔得起;還有從大陸孤身來台的外省受難者,思念他們的人遠隔海峽,根本沒有親屬處理後事。

促轉會說,在白恐氣氛最熾的1950年代前半,有幾百具這樣的屍體,被送往六張犁的亂葬崗。很久以來,因國家暴力而痛失所愛的倖存者,並沒有任何訊息,在每個陰雨綿綿的清明,該去哪裡上墳,該去何處哀悼曾經至親的家人。

一直到1993年,「六張犁亂葬崗」才重新被世人所知。白色恐怖受難者曾梅蘭,出獄後一直記掛著同案被判死刑的哥哥徐慶蘭,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兄長的遺體或墳塋。有一天,兄長在夢裡告訴曾梅蘭,「到竹叢下找我」。於是曾梅蘭再找土公(以運屍為業者)百般打聽,果不其然,六張犁墓區一處不起眼竹林旁,簡陋墓塚累累而立,其中一方用歪七扭八的字體,刻著兄長那熟悉的名字。

促轉會最後說,去年拜訪這塊「記憶之地」,並規劃此地保存事宜。今天則是台灣正式推動「轉型正義」後的第一個清明節。「當我們在祖墳前追思先人的同時,也請記得六張犁墓園的故事、不要遺忘那段充滿殺戮、濫刑的不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