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的中共兩會,是習近平完成稱帝之舉之後的第一次兩會,也是文革結束之後最沉悶的一次兩會。惟一的亮點偏偏是出生台灣、居住香港的港區政協全國委員淩友詩的一番激情演講。
淩友詩的穿著打扮、言語行事,大致符合中共中央文件中關於「高級黑」和「低級紅」的定義,卻因為其身份特殊、橫跨台港,雖表演過火而有帶來負面影響,仍被「今上」所寬宥。
民間倒是一片倒彩,以一個新成語「詩詩叫春」來形容之,香港評論人馮晞乾更以「自稱台灣女孩的北韓大嬸」稱呼之。然而,淩友詩不為所動,高呼「愛國無罪」。
很多台灣人對這個「台灣女孩」的演說方式感到陌生而奇怪,視之為天外來客。資深媒體人譚志強則認為,凌友詩的腔調並非「文革腔」或「北韓大嬸腔」,而是地地道道的「台灣特產」——這是台灣宣布解除戒嚴之前,在廣播節目或文康表演時,曾紅極一時的「政戰腔」,解嚴後出身的台灣年輕人對此一無所知。
所謂「政戰腔」,即由北投復興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系、音樂系、影劇系畢業生出任的,由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委員會(前身是中央宣傳部)領導的國營電台電視廣播節目女主持人、女播音員獨有的廣播演講腔調。
這套「神功」在解嚴後便已失傳,三十多年之後,除了曾在台灣「中央廣播電台」、「復興廣播電台」受過專業播音訓練的少數前輩,大概沒有多少台灣和港澳居民認識此腔此調了。所以,淩友詩一出山,立即舉世震驚。
會下,一舉成名的「台灣女孩」對著包圍她的媒體陳述其教育背景和成長歷程:「我在臺灣所受的教育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中國正統歷史教育。」「我對民族的承擔和責任感是堅定的,絕對是反對『臺獨』,而且願意大力促進國家統一。」這兩句話説到了關鍵之處,是解開淩友詩何為淩友詩的「基因密碼」。
國民黨敗退台灣,在二二八屠殺之後繼續漫長的白色恐怖統治,這是硬的一手;另一方面,則掀起中國文化復興運動,以培養順民和奴才,這是軟的一手。如此軟硬兼施,國民黨得以維持了近半個世紀在台灣的獨裁統治。
共產黨奪取中國政權之後,先是毛時代「破四舊」、「批林(林彪)批孔(孔子)」;六四屠殺之後,卻轉而推動國學熱、傳統文化熱,在全球建立如雨後春筍般的「孔子學院」,以挽救官方馬列主義意識形態崩解之危機。
由此可見,堯舜禹湯、周公孔子,都是專制政府的洗腦教育。
歐威爾説,誰控制了歷史,誰就控制了未來。如果説「讀什麽書,就成為什麽人」;那麽,更嚴重的是,「讀什麽樣的歷史書,未來就會成長為什麽樣的人」。不必取笑字正腔圓的「台灣女孩」,沒有像日本那樣經過「脫亞入歐」的明治維新的中國、香港與台灣,誰的身上又沒有「台灣女孩」的毒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