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訪中「經濟之旅」引起各界關注,韓流在港澳深捲起一陣旋風,韓市長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引起媒體輿論的熱議,國內評價不一。縱然他稱「真金不怕火煉,腳正不怕鞋歪」,但卻難保高雄陷入「火煉變形,吋部難行」的窘境。

簡單歸納各種論述,反對的評價多擔憂會落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緊箍咒,就算韓市長守口如瓶不談政治,但與中共中聯辦和國臺辦會面,質疑這不可能完全沒有政治交換?相對的,支持的立場則認為韓市長為了高雄市發大財而訪中,絕不會有出賣臺灣主權的可能,質問難道過去綠營地方首長及大老訪中就具備正當性?

其實這都言之太甚,臺灣是民主成熟的國家,主權在民的觀念早已深化許久,不是哪一位官員或政治人物說了算,主權最大賣家是全體臺灣人民,想要出賣也沒那麼容易;加上憲法以明定總統職權,中央政府握有兩岸政策執行及管理權力,確實不必太擔心韓市長會出賣臺灣主權,但是,高雄恐因而落入特洛伊下場之虞。

重點還是北京背後的政治考量

面對中國是臺灣無法避開的宿命,只是,當「讓利式統戰」之野心路人皆知,順口溜的「一家親」或「你儂我儂」卻毫無論述邏輯與內涵,可見得北京對於尋找新「代理人」之急迫,說出似是而非的通關密語,便成了各取所需下的利益交換;這樣過度輕率難保城市合作潛藏政治風險,中國習以為常的採購讓利,表面上高雄是因而獲得看似亮眼的訂單,但同時也讓北京累積「懲罰式統戰」的力量,對臺政策更遊刃有餘,猶記著2016年中客人數腰斬的衝擊!

事實上,高雄的「經濟一百分」,北京的政治絕不會是零分!當然自投羅網的索需,讓北京撿到落實對台「經濟圈養」政策的試金石,對臺「政治統戰」更有了「試點」的機會!確實,以北京的立場,若有屬意的人當選臺灣的總統、地方首長,更有利於兩岸在未來朝向心靈契合的統一方向,這端看中國稅實力再過去如何穿透臺灣政經發展,北京背後的政治考量則不言而喻。

贏了面子卻輸了偉大城市的格局

確實,韓市長與「中聯辦」、「國臺辦」接觸並非參選總統的面試,畢竟他已毋須被對岸肯定。當他亮出此行的經濟成績,除了解釋著此行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對高雄市何等義無反顧的貢,同時也展現兩岸溝通的能力;但是,北京其實早就鋪好「大灣區」等待高雄入甕的情節,因為韓市長的務實及政治正確,讓高雄發了大財,其他識時務者想要連任或爭取大位就應比照辦理。

只是,韓市長的一句話「我也可以選澳門特首」,讓原本精打細算的劇情引起撻伐,是「失言」還是「玩笑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性格所致,還是「心有戚戚焉」的自然表露,韓粉可能「自有解讀」,但也讓人更為疑慮。無論如何,偶然的「輕飄飄」語氣會讓人莞薾一笑,但過分的「戲謔式」語錄,也不太光彩;只能說,因為韓市長,拿了訂單讓高雄跟他贏了面子,卻也失了裡子,城市的格局也因此蒙上了灰。

吳瑟致/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