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台灣生活20年的軍事記者和評論家顏文德指出,華府應試圖說服台灣停止幻想美方一定會在危機時刻出手救援,而應正視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並作充足準備。
顏文德(Wendell Minnick)著作等身,長年研究亞洲軍事和安全議題,2000至2006年擔任英國「詹氏防衛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駐台記者,2006至2016年則是美國「國防新聞」週刊(Defense News)亞洲辦公室主任。他自稱造訪過台灣所有軍事基地。
顏文德19日在美國「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雙月刊發表文章:「如何拯救台灣免於自取滅亡」(How to Save Taiwan from Itself),就台灣安全議題對台北和華府提出嚴正警訊。
他指出,華府應試圖說服耽溺於「理想主義空談」的台灣政治菁英,停止幻想美軍會在危急存亡之秋「像泰山一樣飛奔而至」、拯救台灣於虎口,尤其美國本身也正處於政治動盪期。
顏文德認為,台灣軍方高層對中國威脅了然於心,但台北政治領導層20年來迫使軍方降低軍事準備。另一方面,公眾對安全議題意興闌珊、對軍方缺乏信心,這也讓台灣軍隊人力不足、士氣低落。
文章指出,台灣空軍近日已向美國正式提出採購66架F-16V戰機的要求,陸軍的M1艾布蘭主戰坦克車(M1 Abrams)採購案已確定,海軍則已推動美國「MK41」艦上垂直發射系統」(Mark 41 VLS)的初採購程序,也可搭配地對空飛彈系統。
不過,顏文德提醒:「就算台灣自美國政府取得它夢想、渴望的所有武器,問題來了,實際在海陸空域操作這些武器的會是誰?」
國防部的數據顯示,台灣軍事人員總數為21萬5000人。許多批評者認為,這不過是抵禦中國第一波攻勢所需最基本人力。儘管如此,顏文德指出,現役軍事人員實際應為18萬8000人,且若扣除文職雇員、非作戰人員、休假人員和軍校學員等,則台灣實際可用的戰鬥人力將是15萬2280人,僅為抵禦中國第一波攻勢所需的81%。
顏文德在文章中寫道,台灣政府在2011至2015年間推動「精粹案」,接下來又實施所幸後來喊停的「勇固案」等裁軍計畫,大減軍力,在募兵制推行困難時又減少軍公教退休金。
顏文德指出,台灣遭遇的部分問題在徵兵制實施情形和民眾愛國心低落有關。義務役服役期間自2016年起刪減為4個月,其中包括5週的基本訓練和11週的專業訓練,但這樣的訓練對提升台灣整體作戰能力的貢獻有限。類似的問題也可見於為數約150萬的後備軍力。
在軍備方面,顏文德分析,一般而言,台灣僅備有空中作戰2天所需約1/3至1/2軍火,且寄望在戰事逼進時,藉由向美方緊急下單轉圜。他舉例,1996年台海危機進入高峰時,台北曾向華府緊急下單採購飛彈,但危機一解除就隨即抽單。
顏文德建議,華府不宜繼續派遣智庫研究員類型的所謂專家到台灣發表自以為是的高見。顏文德說,台灣國防已有受害於「學術性建言」的前例,包括台灣軍方後來斥為胡言的所謂「豪豬戰略」,也就是以更小、更低廉、更靈活的武器和作戰方式牽制中國的龐大軍力。
顏文德直言,台灣民眾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們終究得在深及腰部的原始泥沼中,自立自強抵禦侵略。美國則必須在「還來得及的時候」,與台灣兩大政黨就「腳踏實地」的實務議題展開強悍、不留情面的對話,而相關工作不能僅依憑美國在台灣的外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