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越來越晚婚、晚生,總希望等經濟穩定之後再來生小孩,但根據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15)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紀越大,不但與孩子精神疾病有關,更可能讓發病年齡提早,且每延後10歲,子女早發病風險仍增加3成。

此次研究台大公衛學院在台灣找尋了3千個思覺失調症病例,這些患者都是家族中只有他一人患病,且父親或母親都沒有思覺失調症,他們挑選了1600個家庭,為患者的父母抽血,並進行全基因體關聯分型,以估計父親的精神病多基因遺傳風險,結果發現,遺傳風險愈高的父親,生育第一胎時的年紀愈大,且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10歲,子女早發病風險仍增加3成。

同樣參與研究的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王世亨解釋,男性生育年齡與小孩健康的相關是否為因果關係尚未有定論,推論一項可能的原因在於男性的精子不斷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能會有突變發生,隨著年齡增加,累積的新生突變數目也愈來愈多,也增加子代精神疾病的風險。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為堅說,無論是20歲以前,還是30歲後生育,小孩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和早發風險都會增加,且從生殖系統來看,25歲至30歲是最成熟的時候,建議民眾應該把握該黃金時期結婚生子。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母親在2017年的平均生育年齡是32歲,父親則是34.5歲,台大公衛學院強調,做這份研究並不是訴求國人要早點結婚,但隨著生兒育女的年齡愈來愈晚,所可能引起的孩子健康問題,將是未來需迫切討論的公共衛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