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毒品暨犯罪辦公室(UN Office on Drugsand Crime)今(11)日發布有關東亞和東南亞合成毒品(Synthetic Drug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的報告,位於緬甸、泰國與寮國邊界的金三角區域,近年來已經成為東亞及東南亞製造與運送甲基安非他命的重地,而台灣的跨國犯罪集團在此擔任重要的角色。

此報告指出,自2000年開始,在東亞及東南亞的毒品市場,主要交易的毒品已由鴉片類藥物轉為甲基安非他命。另外,依據報告所示,除了越南之外,東亞及東南亞的13個國家在2018年皆將甲基安非他命列為毒品最大隱憂。

分析指出,跨國犯罪集團於東亞及東南亞的活動,近幾年愈趨集中在金三角區域,原因是因為與其他區域相比,在金三角區域製造甲基安非他命的成本下降,造成跨國犯罪集團在此尋找毒品來源。

報告提到,近年來於印尼、日本等地查獲許多起大宗運送甲基安非他命的案例,而在印尼曾查獲兩起總共2.6噸甲基安非他命的案件,其來源應該就是金三角區域。而這兩起案件的嫌犯多來自台灣的跨國犯罪集團。

根據報告所述,台灣的跨國犯罪集團在東亞及東南亞區域製造、運送甲基安非他命擔任重要的腳色,過去兩年於澳洲、柬埔寨、菲律賓等地都曾逮捕台灣跨國犯罪集團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