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今(25)日公布106年自殺死亡通報資料,顯示25至64歲的勞動職業人口佔該年度自殺人數之70%,且「工作壓力」為自殺原因的前三名,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各事業單位應重視員工身心調適,提供專業諮商資源;諮商心理師邱永林建議,以事前預防代替事後處理,若發現同事、家人有異樣時,應即時給予協助,以防憾事發生。
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106年自殺死亡通報資料發現,25至64歲的勞動職業人口有213人死於自殺,佔全年自殺人數的7成,進一步分析該年齡層自殺原因前3名,分別為人際因素佔55.12%、心理健康因素佔55.05%、工作經濟因素佔18.43%。
邱永林表示,一名二十多歲男子,曾任職於大型餐飲服務業,因遭女友劈腿,一時氣憤之下跑到頂樓自殺,一同共識的主管相當自責,表示當天晚上,該名員工曾找他談話,還問他「會不會看不起自殺的人?」當下雖有警覺,還勸不要做傻事,甚至邀請下班後吃宵夜談心,沒想到該名員工回絕,表示自己只是隨便說說,但隔天卻傳出自殺的噩耗。
邱永林提醒,若身旁的人有自殺傾向,可透過三種徵兆提高警覺。一、將心愛的物品交給別人,比如將寵物交給同事,卻又說不出來要照顧多久,此為重要關鍵,應特別注意。二、情緒大起大落,前一晚沮喪,隔天又沒事,此時不一定代表他調適好心情,極有可能心裡已做好最壞準備。三、出現不正常舉動,如嗜睡、吃不下、笑不出來、哭不出來等,一旦有上述情況,可能就是自殺的高風險群。
邱永林說,若職場上有同仁過世,自己工作時會觸景傷情,睡覺還做惡夢,甚至開始想逃離職場時,應主動尋求專業心理協助。
邱永林也表示,以往在企業辦理情緒管理講座,不少職員往往怕被貼上「抗壓性低」的標籤,導致參加到達率低,錯過減壓、被救援的機會,為改善情況,近年企業改以「正向方式」辦理講座,透過獎勵和競賽方式鼓勵員工參與,參加人數一年變得比一年多。
邱永林強調,緩解職場壓力與預防員工自殺是政府部門、各企業單位及社會大眾應關注的議題,應以事前預防代替事後處理,對於正在承受職場壓力及困擾的民眾,他建議可藉由提升個人內外資源的擴充及引發自我覺察,並學習放鬆技巧來提供自我照護,此外,事業單位亦可透過企業諮商(EAPs)來進一步保護企業員工和主管的身心健康。
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也積極協助企業單位建構「職場心理健康暨自殺防治守門人關懷網絡」,結合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共同辦理「職場心理健康員工協助方案」及「職場自殺防治與宣導」,並依照企業樣態發展客製化員工心理健康關懷服務與職場自殺防治方案,以公私協力方式深入職場,了解主管與員工的心理壓力與專業需求,進而提供適切服務與資源連結。
另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適時以「friendly」檢視自我壓力,以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Face面對:正視職場壓力與負面想法
Rest休息:適時的休息與放鬆
Internal Exit心靈的出口:需求時尋求專業心理師協助
New day新的一天:以全新的自己來面對每一天
Lovely you可愛的你:你仍然是可愛、愉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