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22) 日凌晨被政大學生鋸斷馬腳的蔣介石騎馬銅像,是政大校園內兩座蔣介石像的其中一座。
騎馬的銅像是試圖呈現蔣中正北伐的「英姿」,是各級學校中唯一一座騎馬的蔣中正銅像,含基座計算3-4層樓高,遠看十分壯觀。銅像在1987年,政大創校60週年的的校慶活動上完工,位於人跡相對冷清的山坡上,是大一新生徒步上山時必經的地點,半夜配合著微弱的燈光照射,多年來在政大學生之間流傳不少靈異傳說。
「學長都說蔣公銅像的馬在沒人看到的半夜會偷換腳,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有人說投錢進去,會開始搖,還會載人下山。」政大學生對於蔣中正銅像的存在多半視若無睹,偶爾會有一些穿鑿附會的校園傳說。
銅像除了成為政大野火社團每年潑漆表達意見的對象,對於政大的意義是什麼、蔣中正應該如何定位,歷史的功過與評價,亦有學者建議刻上受難者姓名保留歷史,一切隨著銅像遷移,給政大師生再一次思考的機會。
政大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曾有兩尊,一座位於室內,在1977年隨「中正圖書館」一同啟用,嚴家淦曾親臨揭幕,銅像以坐姿出現在入口處人來人往的大廳裡,兩側的桌椅、牆壁上的展覽經常更替,因為交通方便,是多功能的學生活動場所,圖書館亦曾在銅像前舉辦戒嚴時期的「禁書展」,挑戰權威意味明顯,然而亦有政大教授撰文,認為蔣中正在教育史上,仍有貢獻。不過銅像有一未經申請不能拍照的規定,此舉被視為保護權威和限制自由而遭政大學生批評。
回顧政大歷史,起先是民國16年在南京成立中央黨務學校、後改為中央政治學校,原為培養政治作戰的人才,在台復校後雖改隸教育部,在外界仍有「黨校」的稱號。銅像爭議在政大特別發酵,引起各方關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蔣中正曾任政大的創校校長,依此,許多觀點認為蔣中正在社會上的評價和對於學校的貢獻應該脫鉤處理,但也有歷史學者認為,蔣中正當時任務繁多,對於校務的貢獻其實不多,當校長是他比較「邊緣」的工作。
政大中正圖書館的蔣中正銅像曾遭學生噴漆。 圖 : 翻攝自D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