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昨(30)日公布2019年新版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身為民間推動台灣再生能源的NGO覺得政府在以核養綠公投過關後,擁核勢力不斷的在各媒體打壓綠能,尤其是離岸風力的壓力下,仍堅定而理性的訂定的費率應可望讓來自歐洲等離岸風力一級開發商在「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的情況下,願意留下來和台灣的離岸風力願景一起打拼和努力。落實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鏈本土化,實現台灣「有風電;並帶動風電產業鏈」的願景,創造多贏,值得民間給予鼓掌拍拍手!

整體來說,我們相信,這次經濟部公告的躉購費率,長遠來說,不僅降低了未來電費負擔,也兼顧本土廠商所需要的扶持,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離岸風電亞太地區供應鏈的樞紐。

台灣人請不要再錯過百年難得的綠能契機了!

臺灣具有最令世界稱羨的風場,全球前20大風場就有16個場址就位於台灣峽!這可是根據國際機構4C Offshore最新統計數據而來的。臺灣缺乏天然資源又地狹人稠,好不容易遇到老天送給台灣的珍貴資源,我們更應該好好把握寶貴的風能資源,加速離岸風電的發展,早日擺脫核能的恐懼和空氣污染的健康危害。

竹南外海那兩座離岸風電示範發電機組,已經確認臺灣發展離岸風電在行政、技術及財務等面向的可行性;現在更透過潛力場址的遴選與競價作業,成功吸引到國際一流廠商來投資,提供長期穩定的市場需求量,讓臺灣成為離岸風電產業聚落。

臺灣的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從2011年以來皆維持在5塊多的水準,但廠商卻直到2016年才進入臺灣市場,代表吸引廠商投資的因素絕非是躉購費率,主要是因為有2025年5.5 GW的明確政策目標,且基礎建設慢慢完備,廠商才敢投資臺灣,另一個原因,當然是搶進臺灣風電市場,利用台灣的地理優勢,有更大的機會進軍亞洲其他地區,這是一兼兩顧而有遠見的佈局的契機。

歐洲為當前離岸風電發展重地,以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的資訊,歐洲87座離岸風電廠總裝置容量達14 GW、占全球市場9成。歐洲離岸風電發展初期係由政府提供各種政策優惠,發展迄今已處於成熟階段,加上政府完備相關配套措施,後期才開放競價,才能降低整體購電支出,但是前期是需要有完備的先期相關配套及基礎才有可能。

發展綠能產業是台灣產業轉型的重要契機

以核養綠的公投結果有400萬民眾投下反對核能的意志力,至於贊成以核養綠公投的600萬民眾是支持綠能,但是擔心綠能的發展還沒到位,因此情願暫緩2025非核家園的期程,但是經過台大風險管理中心的問卷報告顯示,台灣民眾有五成以上並不知道台灣2018年核能的占比也僅僅是8%,而再生能源的占比已將近5%,只要政府能源轉型的態度堅定,訂定相關友善再生能源發展的法令政策,讓再生能源的發展趕緊追上,讓台灣民眾對台灣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更有信心,相信2020年如果再一次的公投結果會很不一樣的。

綠能發展是國際趨勢,綠能商機亦在全球各地蓬勃發展,缺乏天然資源的臺灣沒有理由放棄發展再生能源,政府更要持續推動政策,積極累積離岸風電產業能量,加速臺灣製造業、金融業產業轉型,切莫被唱衰綠能的居心叵測的人士誤了台灣綠能大國的美好未來!

台灣加油!天佑台灣!再生能源GO!GO!GO!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