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成為港人移民熱點之一,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的數字,自2016年來,移民署每年批出4,000多個港人的短期居留許可申請,同時每年批出約1,000個港人的移民定居許可申請。

環凱移民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凱婷接受德國之聲(DW)訪問時則表示,2018年他們公司代辦港人移民外地較2017年上升約兩成。申請移民的國家仍以美、加、澳為多數,而移民台灣的個案也不斷增加,這和台灣的移民資格門坎較低有關。

案例一 : 移民台灣

阿芬和先生移民台灣已一年半,剛拿了台灣身份證。整個申請過程,她是透過移民顧問公司辦理,透過一個予港澳居民的投資計劃,只需600萬台幣便可以投資移民方式移居台灣。阿芬把香港的房子賣掉,辭去了工作,2017年夏天與先生移民到台灣,定居於新北市。

本來在香港是社工的阿芬告訴德國之聲,移民台灣前,在台灣沒有任何親人,只認識數名朋友,對台灣印象雖不抗拒,但又談不上極度嚮往。然而,她仍然選擇移民台灣,因為推動的因素遠遠大過拉動因素,觸動點是「雨傘革命」後,阿芬感受到北京對香港的管治日益收緊。

她表示,「一國兩制」受到嚴重破壞,政府官員及政客變臉的速度令她震驚,彷佛一下子,那個她土生土長而熟悉的香港,變得很陌生,令她不能接受。因此決心移民。但移居台灣後,她仍然很關心香港的動態,手機設有香港實時新聞的短訊提示,要說台灣是她新的家,香港就是她的根,這根永遠不會斬斷。

案例二 移民美國

28歳的黃逸升透過抽籤計劃移民美國,幸運地被抽中了,兩個月前剛抵達美國華盛頓。土生土長的他,香港大學畢業後,再負笈英國倫敦修讀碩士課程。

2014年爆發的「雨傘運動」,黃逸㫒滿腔熱血地投入運動,然而到了運動的中後期,看到社會撕裂丶人心的嚴重分化,感到非常失望及痛心,他開始思考,要真正改變香港,必須由外面著力,以自己的學識丶身份,把公民人權訊息傳回香港,於是他開始申請移民。

黃逸升強調,他選擇移民,並不是要放棄香港,相反的,他希望藉著他在外國的經驗,不久將來能影響及推動香港公民社會的發展,「暫時的離開,是為了將來的回來」。

案例三 移民澳洲

二十多歲的薛先生,九年前赴澳洲讀書,大學畢業後留下當地工作,儘管薪酬不俗, 他仍然選擇回到香港,希望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工作及生活。薛先生於2017年10月回到香港,從事IT 的工作,然而,短短一年後,他便決定回澳洲,正式申請移民。

薛對德國之聲坦言, 決定離開是基於一連串的考慮。政治上,他深深感到,雖有所謂「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但事實上香港卻已變得很陌生;另一方面,香港的生活及工作壓力,要比澳洲大得多,令人喘不過氣來。他身邊的同輩朋友紛紛表示,若有機會,都很希望移民及離開,「你問十個人,十個人都告訴你,他們想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