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一國兩制」下香港政治爭議不斷,社會陷入撕裂,生活壓力又大,許多居民感到前途茫茫,紛紛用腳投票。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鍾劍華在接受德媒訪問時說,他的大兒子去年在美國學成,但想留下來不回港;至於做老爸的,存夠錢也打算到另一個移民熱點台灣。不同世代間雖存在差異,但共識則是「香港已經沒有希望了!」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去(2018)年12月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市民對移民的態度變得較以往積極。有移民打算的市民當中,16.2%表示「有做準備」,相對2017年同期調查比率13.4%上升2.8個百分點。整體受訪者中,5.5%受訪者表示「有做準備」,較2017年4.5%為高。

調查並指出,加拿大是香港人最理想的移居地,在有移民意向的被訪市民中佔19%,其次為澳洲及台灣,分別佔18%及11%,另有四分之一受訪者無明確移民或移居的目的地。

根據德國之聲(DW)引述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的說法,九七回歸前香港主要出現兩次大型的移民潮:分別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中英談判出現一段;另一段是八九年六四後;相反,九十年代中至回歸後十餘年,香港移民的數字不斷下跌;然而,近年來,情況又出現變化。

鍾劍華表示,近年年輕人移民的意向及數字有上升的趨勢,不少年輕人,有些還未大學畢業,就已經希望儘快儲蓄一筆足夠的金額,從而申請移民,到台灣丶美加澳等傳統移民國家。

鍾劍華認為,這和近年政治爭議有莫大關係,「雨傘運動」後社會的政治氣氛低迷,年輕人對社會現狀非常不滿、卻又無力改變;再加上在香港生活的壓力太大,生活成本太高,置業的難度是「世界第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一個家庭把收入全數儲下,不吃不用也要十九年才能置業,「既然留在香港沒什麼作為,倒不如移民他方算了!」

以鍾劍華的大兒子為例,報導提到,去年年底他在美國研究所畢業後,告訴父母不打算回到香港,要留在美國生活。鍾劍華說,一方面兒子喜歡美國的簡單生活,另外兒子說了一句:「香港已經沒有希望了」,鍾劍華表示,尊重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