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有一套,限塑成效看得見!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今(17)日發表2018年淨灘成果,發現自政府大力限制塑膠袋後,撿到的廢棄塑膠提袋佔整體海岸廢棄物的比例,已逐年下降到今年的第7名,更是歷年最少,顯示限塑有成。但廢棄塑膠吸管卻連續三年穩坐台灣海廢十大排行榜的第三名,就是說也就是1萬件海廢中,有近1300支吸管!
海洋廢棄物問題已是近年來最受全球關注的議題之一,台灣四面環海,沿海海灘也布滿了大量塑膠垃圾、廢棄物,荒野保護協會從2004年起響應國際淨灘行動至今已14年,在今年的數據中,數量排名第一的海洋廢棄物是寶特瓶4萬6976支,第二名則是塑膠瓶蓋4萬3733個,第三名為塑膠吸管3萬6660支,而4至10名則為玻璃瓶、菸蒂、外帶飲料杯、塑膠提袋、免洗餐具、漁業浮球浮筒、漁網與繩子,前10名就占整體數量比例高達82.9%。
環保署在今年推行十四類、十萬店家不免費提供塑膠袋之「擴大限塑政策」,成效也具體的反應在海洋汙染監測數據上,讓今年全台淨灘所撿拾的塑膠袋數量比例上創14年以來的新低,僅占整體垃圾量的5.7%。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表示,雖然減塑政策常被誤解為造成民眾生活不便,但長期的數據顯示,減少塑膠袋的源頭是正確的方法。根據未來環保署規劃, 2020年起所有開立發票的商店都限用購物塑膠袋,只要是列管的限塑商家,餐廳內不能提供免洗餐具,內用飲品也不能一次性塑膠吸管,2025年起「全面限用」4項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和塑膠吸管,2030年則「全面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