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台灣民眾人山人海的排隊參與九合一地方選舉的投票時,法國抗議加徵柴油稅的「黃背心」運動也如火如荼的在全國多處發起示威以及堵路行動,並在巴黎造成混亂「要癱瘓半個巴黎」; 台灣的選舉結果被認為是種抗議性的投票,法國自發的網絡串聯「黃背心」運動,則反映法國底層和小市鎮農村民眾的抗議心聲,而兩者的共通點都是:不滿執政總統的諸多改革與政策而進行反撲。

法國從11月17 日起,爆發了2000 多起以癱瘓交通為手段的反對馬克宏總統政策的示威抗議行動。17日當天,將近28萬抗議人士穿上顯眼的螢光黃色背心,在主要道路和通往加油站的路段設置路障,抗議政府在民間購買力未有顯著提升的情況下加徵柴油稅。

政府以為兩個小時就會結束的抗議,詎料延燒了兩個星期,法國24小時新聞台報導民眾感同身受的痛苦,隨即也被政府批判為「黃背心」運動宣傳的罪魁禍首。

「黃背心」運動民眾有些是生平第一次上街頭抗議

「黃背心」運動聚集了對政府施政措施積怨已久的民眾,有些甚至是生平第一次上街頭抗議,聯絡主要都靠社群媒體,基本上沒有明確組織,也沒有工會或政黨宣稱介入,至今無全國性領導人,不到政府規定的抗議地點示威,而是自行安排抗議地點,無政府狀態的打游擊方式曾令整個社會風聲鶴唳,卻從外省各地蔓延到首都巴黎,並於24日在巴黎進行第二輪的示威抗議,因有極端人士介入,抗議轉趨激進。

「黃背心」的導火線是,法國政府為了履行《巴黎協定》承諾推廣綠能,今年10月中旬調漲燃料稅,明年1月還要再調漲一次,所得收入的一部分,將用於挹注包括發展再生能源的能源過渡措施,民怨因此爆發。

不過,油價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反映來自底層和小市鎮農村民眾對馬克宏政府的長期不滿,尤其高度依賴汽車的鄉村地區民眾對馬克宏政府怒不可遏,從要求取消柴油稅到抱怨家庭收入低、失業、向下的社會流動和生活上的各種困難,譴責馬克宏忽略中下階層,是「代表富人的總統」、「不是我們的人」,雖然馬克宏一再強調支持企業政策並非為富人服務,而是為整個國家就業和公共部門效力,但是他「巴黎菁英形象」讓他在衝突中顯得「不接地氣」,不少「黃背心」抗議者都要求馬克宏下台。

畢竟馬克宏執政初始,許多改革與政策都獲得民眾支持,但是未顧及民意的改革方式,特別是為企業及富人節稅以發展經濟,讓支持他的中間民眾大失所望,基層民眾難以心服,對當前政治生出「相對剝奪感」。何況就政治領導、權力運作、政策決行來看從總統院長的幕僚,到學者專家出身的高官,都在自己的圈圈裡制定政策,完全失去對法國社會脈動的把握,與基層民眾越來越遠,幾位部長陸續憤而辭職,就是抗議艾麗榭宮狹隘的決策圈。

黃背心運動 法國民眾態度也有城鄉差距

面對這一社會運動,法國民眾的態度也有城鄉差距,支持者大部分是憤怒的鄉村和貧困人口,以及「意識到自己將是新自由主義下一波犧牲者」並「希望運動進一步擴大」的中產階級,他們的憤怒也在於面對上一個世紀因中產階級而生的政治和制度系統的崩潰瓦解,甚至認為,他們對稅收制度的貢獻,也就是上繳的稅金超過了他們所享受的好處,公共服務不是重組就是關閉。反對者大多數收入較高、高等教育畢業生或是住在巴黎周邊的居民,也就是「黃背心」批判的全球化菁英、左派、右派、中間派的執政者「阻止誠實的工人靠他們的勞動生活」。

社群網絡的橫向聯繫動員了民眾力量,工會無所適從,政黨跟著運動者風向跑,媒體因為從不報導他們的問題而被視為權力共犯結構,政客、知識分子忘記、鄙視他們而被唾棄、不信任。雖然馬克宏 17 日立即致歉,表示自己的過錯是「未能在法國民眾與他們的領袖間搭橋溝通」,但他固執指出,政府並不打算調整政策,民眾則更加怒火延燒要到總統府前抗議。

法國2020年才要舉行地方選舉,民眾無法像台灣選民一樣,在期中就用選票來抗議「富人總統」的政策,他們對政治的沮喪無力已在2017年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率創下新低的42%看出,鋌而走險發想出激進的「黃背心」抗議運動也不意外。反而是法國各地大小市長35000名民選官員最近聚集巴黎召開年會,已有一半表示不再連任,他們抱怨因改革方案,遭到削減經費與財政國家補助,如同每個要進行大開大闔改革的總統一樣,馬克宏安撫他們要同舟共濟。

編輯精選:

英12/11表決脫歐案 梅伊只剩2週遊說同志支持

(影) 數百移民硬闖美墨邊境遭驅逐 美暫閉口岸放催淚彈

17日當天,將近28萬抗議人士穿上顯眼的螢光黃色背心,在主要道路和通往加油站的路段設置路障,抗議政府在民間購買力未有顯著提升的情況下加徵柴油稅。   圖/蔡筱穎提供

法國從11月17 日起,爆發了2000 多起以癱瘓交通為手段的反對馬克宏總統政策的示威抗議行動。   圖/蔡筱穎提供

「黃背心」運動聚集了對政府施政措施積怨已久的民眾,有些甚至是生平第一次上街頭抗議。   圖/蔡筱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