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銘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了瓶頸,舊的案子做得不順,新的案子又接踵而來,在龐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他陷入了自我懷疑與否定的情緒,並且還萌生了離職的念頭。

他認為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好、腦筋轉得不夠快,所以每當工作壓力一來,總是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與力氣,才能夠把事情做好。反觀他認為同事能力比自己好,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平時還可以談笑風生,便能夠將工作如期完成。

而且承銘內在的思考邏輯,經常不自覺將自己的工作表現與能力,甚至跟自我價值緊綁在一塊。亦即當工作表現不預期或遇到困難時,便代表他的能力不好,進而下意識地否定自我價值,於是便容易感到痛苦的情緒。

如此的心態,使得承銘在遇到工作不順遂時,經常感到相當大的挫敗與無力感,所以認為自己根本不適合這個工作。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博士的研究發現,人在認識與解釋自己與這世界時,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和「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擁有「定型心態」的人,認為人有固定的素質,包括一定程度的智力、性格、或能力等,都是固定且無法改變的素質。另外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認為一個人的素質,是可以培養、努力、或透過他人的協助,去加強、累積、及改變的。

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會深切影響一個人如何看待自我與面對挫折的過程。

採取定型心態的人,會想方設法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才智,認為追逐成功才能代表自己是有能力與聰慧的。然而當犯錯或遭遇挫折時,便意味著自己不聰明與沒能力。因此定型心態經常會使一個人害怕犯錯與失敗,擔心被評價,對自己的表現結果患得患失,更容易放棄或逃避困難,也比較容易受負面的情緒所苦惱。

相反的,抱持成長心態的人,則比較能夠運用加法的原則,透過不斷地努力,去學習與累積自己的能力跟經驗,會把眼界放在自己的進步與成長,因此也比較願意接受新的挑戰。即便遇到困難與挫折,也比較不會連結到自己的能力不好,而不致威脅到自我價值而感到強烈的痛苦。

好消息是無論一個人擁有定型心態或成長心態,都是可以改變的素質。

透過轉變心態與自我提醒,相信自己可以一點一滴不斷去努力與實踐,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盡其所能去看見自己所擁有、進展、及變好的地方,而願意讓自己更有彈性去接受不一樣的挑戰與成長。

人生,是一個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旅程,你同意嗎?

 

作者: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服務單位:清華大學諮商中心、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林正修診所

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圖:李嘉修臨床心理師/提供。